阅读历史 |

荷善堂(2 / 2)

加入书签

多日未能亲至,林举荷没有留在院子里看热闹,而是先到堂屋中检查少年们的功课。

这里像个小学堂,林举荷不在的时候,老师便由年长的少年担任,她们同时还兼任荷善堂的日常运营。

平日管教院子里那些小屁孩的时候无比神气,现在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互相指望着有人能先开口。

林姨看过她们的作业之后就一直扶额,看着纸页不说话。

暴风雨来临前就是这般沉默的。

林举荷无意下雨,兀自苦恼,怎么一段日子不见,孩子们本来都会的知识都还给自己了呢。

她也想过狠狠呵斥她们毫不珍惜这外人求之不得的学习机会,但又想到院中事务繁杂,大孩子管小孩子的一日三餐,还要抽出时间温书,对心思活跃的少年来说的确不算容易。

或许是她未能将老太傅的本领学个十成十,当不好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

少年的一员——小知,终于鼓起勇气发声,她的功课还算不错,主要是旁人衬托。

“林姨不要生气。”小知不敢把头抬太高,“我们已勉力去学,但总觉得书上写的不对,记不进脑子。”

林举荷瞥她一眼,翻开小知的那页,题目是“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下面答“无父子,无兄弟,岂不宜室宜家耶”。

还有一句“亦可以教国人”,小知没敢往上写。

她们身边没有父子兄弟,大院里的女孩子们都是家人,照样过得很好。

她们走街串巷,知道城中不少大门小户的腌臜事,那些人家里都有父子兄弟。可她们院子里这么多人,只有姐妹,没有兄弟,纵有争吵打闹,却是一点龃龉算计都没有。

林举荷皱起眉头,执扇摇风,半天憋出一个“你”字。

而后含糊地说:“这都是经典中的精华,是礼法之根本。”

少年神情犹有不服。

却看到林姨手中的纸张被抽走,落到一个漂亮姐姐的手上。

姜遥已经扫过了小学堂里放着的课本,现在又仔细翻看学生的作业。

罚站的少年知道许多坊间的见闻,却不知皇宫里的皇女,只知道林姨的朋友来探望。这位姐姐举手投足都很优雅,引得她们都纷纷大胆起来,悄悄抬眼看她。

姜遥放下纸张,回头问身后皇妹一个问题。

“阿狸,你说,有没有可能,我们可以将萧淮舟的书都运来这里?”

姜狸挑眉看皇姐,一旦入伙,只会越陷越深。

姜遥毫不心虚,反正人都不在了,那些书太久没人看,会发霉变脆的,万一被人发现质子出逃萧府被查封,那么多书可就彻底浪费了。

况且,萧淮舟有意造反,看的书多有实务,算术、工学、农务,都比大学中庸更有钱途。

皇妹笑着说好,她知道萧府不引人瞩目的后门开在何处,两三辆驴车,来回两趟即可。

林举荷总觉得这两姐妹最爱在她面前说她不该听的机密。

幸亏院子里也没几个孩子知道萧淮舟是何人,更没人知道这个维持着两国薄弱和平的殿下已不在京城。

林举荷揉着太阳穴,如果最上面那位知道这事,京中,不,整个大丰都是一番风雨。

两位公主谈论质子私产的样子,不比听到她的故事更大惊小怪。

看来课程还需重新编排,老太傅教给她的四书五经不中用,林举荷让几个少年都先出去做事,又让公主们坐着休息。

宫里这两位显然有话要说。

大公主轻咳一声:“我有办法处置傅宝信。”

林举荷心头震动,猛然抬头。

傅宝信其人,靠家势当上正经官,压榨妻子才华走到今日,现在遭到君王厌弃,停职在家。

皇帝想摘掉暗戳戳讽刺自己的傅宝信,又不想显得自己小肚鸡肠。本来他对秦毅寄予厚望,结果现在大将军缄口不言,躲到军营里去,弹劾的事情不了了之。

那么她们帮皇帝再找一个帮手就是。

“还须你回娘家一趟。”大公主音如钟磬,“说服御史中丞,向父皇提议将傅宝信外调。”

御史中丞,是林举荷的生父。

要林举荷日日对着傅宝信,怕是本就不长的寿命还要缩短几天;若他死掉,林府绝对第一时间将女儿拆骨入腹,吞掉亲家的遗产。

最好将傅宝信调到穷乡僻壤,皇帝必不会赏赐宅院食邑,他只能孤身赴任,过个三五七年再回京述职。

三公主笑道:“眼不见心不烦,父皇也会很高兴的。”

两位公主居然要送自己这么一份大礼,林举荷心想,莫不是要把自己整个打包送进瑶光殿才能够。

不过,对于回娘家,林举荷本能地抗拒,一家人都不欢迎自己,她去劝说,能有几成把握?

大公主摇摇头,直视那双异瞳:“谈判的基础并非情谊,而是利益。”

傅宝信是太子党,林家主动结这段姻亲,多半也是为了攀上太子的船,相信林家很愿意为太子保住一员爪牙。

更何况,这是为陛下分忧的天赐良机,说不定从此得了青眼,阖家扶摇直上。

至于太子原先交托给傅宝信的事务和恩赐,会不会就此流入到林家手上,就交由他们自由想象了。

如此一本万利,之中最不起眼的就是女儿的幸福,也好在林家并不在意女儿的幸福。

林举荷食指轻敲颧骨,消化着大公主的话,在腹中拟着草稿,大概知道届时该说什么话。

姜狸坐在侧面,瞧着那只淡蓝色的眼瞳逐渐激动,两手搬动屁股下的板凳,向着林举荷的左耳凑得更近。

“等尘埃落定,就请林姐姐敞开手脚,与我一同干一番大事业!”

搞事情,是需要钱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