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再见了(1 / 2)

加入书签

赵幼澄以为她起码要在秋后入冬后才会收到旨意筹备入京。

结果一个月后,就收到上京城的消息,并不是旨意,只是太后做主召她回京。

太后娘娘夜梦先帝和文敬太子,梦中潸然泪下,夜不能寐,特意让让静义公主带着她北上入京。

彼时她正在先生书房里听讲,五哥匆匆而来,进门就和她说:“上京城来信了。”

宣旨的内官还在府上。

明松先生正讲到答渝州李使君,赵幼澄跪坐在桌案后,有些片刻茫然,并未起身,而是看着谢明松,感喟一笑:“我听不到圣刚僧人后续了,先生,我先回去了。”

她眼里不是没有凄惶,看的谢明松心中不忍。

她面色匆匆,起身就跟着傅容走了。

回去的路上傅容便和她讲了旨意中的内容,赵幼澄半个字都不信,她南下将近十年,太后娘娘怎么会突然夜梦先帝和父王?

只是不知道上京城出了什么事,惹得太后娘娘急着让她回去。她想了一路也没有头绪,她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裴岘查到了什么,让周家忌惮,这才急着催她回京,怕是也为了定下婚事,稳住局面吧。

毕竟宗亲和朝臣,还是不一样的。

她一路上开始翻来覆去的想,将从前认识的人想了一大半,等到公主府,见坐在下首的居然是文墨,他是延嘉殿大总管文襄的干儿子。

也是,此刻他还是个小内侍,无甚权柄。

静义公主就坐在上首,傅姑丈坐在另一侧,姑母见她来冲她招招手。

她行了礼,这才领了旨意。

姑母吩咐:“我们先准备了,半个月后动身。”

文墨立刻说:“奴明日动身,到上京城回了旨意,这就折回来迎接两位殿下。”

姑母笑说:“水路一路平顺,不必这样折腾人。等到了码头派人通传一声便好。”

文墨被领着去休息了。

赵幼澄一副懵懂状,问:“皇祖母生辰在明年三月,怎么会现在让我回京?”

静义公主不好说什么,她也不清楚,更不愿意妄议旨意。

“不知道,你先准备吧,这次回去,可能要长住。”

傅姑丈也说:“陛下虽然没有旨意,但是陛下纯孝,太后娘娘有了春秋,定是让你们回去陪太后娘娘的。”

赵幼澄和静义公主对视了一眼,在彼此的眼神中看明白了意思,赵幼澄乖觉:“是,

我园子里还乱着,那我先回去了让她们尽快整理东西。”

静义长公主嘱咐:“时间紧,尽量精简一些,后续的东西可以让她们慢些押运北上。”

赵幼澄也不反驳,出了门就见傅嘉宜匆匆进来,见了她就喊:“你要回上京城了?”

她眼里都是不可置信,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慌,在姑苏城,她和赵幼澄还是一样的。她母亲是静义公主,再没有比她尊贵的人了。赵幼澄是孤身一人,无父无母再尊贵也没比她好到哪里去。可是眼看着就不一样了,她回了上京城就会住到宫里去,太后娘娘肯定会为她撑腰,她就成了宫中的贵人了……

她们之间从此就天壤之别了。

赵幼澄没回答她,因为傅容喊了声:“嘉宜进来。”

赵幼澄甚至都没有和她说话,就匆匆走了。

回去的路上和冬青低声吩咐:“前段时间整理好的东西全部装箱,带不走的封起来,书房的东西全部带走,回去让冬凌带一批先一步进京。”

冬青满脸惊愕,跟着边应声,边问:“大殿下不是说了,剩下的东西可以等进京安顿好后再运。”

赵幼澄连眼神都不变:“我总要知道,为什么突然要我回京。连夏天都不准我过完。”

冬青也才十七岁,满脸稚嫩,不懂这里面的东西。见她面色严肃,也不敢多嘴。

冬葵领着人连夜开始装箱,第二日一早就整理好第一批东西,赵幼澄嘱咐冬凌:“你入京的名目是送礼,是姑苏谢家人入京探亲。记住了,入京后住在永嘉寺附近,听到任何风声,到码头等我们。”

冬凌准备好东西,过了两日便匆匆出发了。

这几日忙忙碌碌,姑母那边说,皇祖母提了五哥和傅嘉宜,所以姑母会带着孩子一起去。

眼看着就要出发了,赵幼澄越发舍不得,坐在园子里的海棠树下,长叹了口气,无甚话可说。园子里到处都是女婢和行李,乱糟糟的。

没想到阿吉来寻她,说是先生有话嘱咐她。

她最怕和先生告别,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如梦似幻。

她最愧对的,也是先生的苦心。先生当年是不想她入京的。

她从前入京那次,悄然而走,没有告别,无人知晓。

她跟着阿吉回书院,大师兄也在书房里,先生见她来,问:“入京的日子定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