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0 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1 / 2)

加入书签

刘彻对桑弘羊还是很满意的。

他们从年少时期就相识,桑弘羊是自己的伴读。但,以刘彻的性格来说,如果只是一段始于多年前的情谊还不至于让他如此看重一个人——关键还是,桑弘羊本人实在是很能干。

他还记得,他在打算对其委以重任的时候,和他夜谈一整晚。

桑弘羊对自己阐述了他的财政理念,和施政观点,要统一货币、打击越来越放肆的地方豪强,并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让大汉变得国富民强,能让国库拿出足够的银两让陛下能驱逐匈奴,治理边关!”

短短几年,他做到了。

这也让他一跃成为了自己最信任的人之一。

刘彻当然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仁厚的君主,但他觉得自己和桑弘羊应该能有个善终,而不像是已经死在了刑场上的主父偃那般。

但,现在仙画这意思是什么?

什么叫做“为他之后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桑弘羊原本狂喜的心也瞬间冷却了下来,意识到,糟糕,自己似乎好像是不得善终啊

刘彻略带些尴尬的清了清嗓子:“或许这其中是有什么误会”

桑弘羊诚惶诚恐:“陛下,一定是微臣后续有什么事没做好。”

怎么能是陛下的错呢?一定是自己的错!

君臣两人在这里以某种微妙的心情唏嘘了几句,然后这才继续把焦点转移到仙画上面。

而在大汉其他的地方,那些原本掌握了盐铁之权的豪绅府上,却响起了不断的笑声。

“去,斟酒来!今日当浮一大白!”

“看来,连老天爷都看不惯此人!”

桑弘羊没有好下场,有什么能比这个消息更让他们感到高兴呢?

试想,他们原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赚得盆满钵满,却因为此人的手段,而只能乖乖的吐出利润最大的营生,去谋那些小利,想想就气!

民间。

老百姓们却在感叹:“还是现在的五铢钱好用,以前的钱用起来也太麻烦了。”

“而且以前的三铢钱根本就不行,轻飘飘的,还不知道是用什么铸成的,上次我去买东西,掌柜的都不收。”

“盐也是,现在的盐可比以前好多了!”

白花花的,杂质极少,虽然和仙画里面出现过的还比不了,但是也比之前的好太多了!

“听说海边的晒盐场,每日能产出好多哩。那些渔民,最近的日子可好过不少。”

“说是那边缺工匠,官府还在到处招募。”

“不知每月几钱?”

——和之前的“民煮官收”不一样的事,现在走的是官营大盐场模式,和没有仙画出现的历史时空相比,终归有了一些不同

【盐铁之议,发生在汉武帝死后,汉昭帝时期。】

【霍光和桑弘羊都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但是呢,两个人之间的理念完全不同,这一次一次的吧就形成了新旧两方势力。汉昭帝呢,明显更亲近霍光。】

【霍光觉得呢,先帝死之前发布了《轮台诏》,说要休养生息,而现在民间对盐铁专营一事怨气沸腾,那这个东西是不是还要继续搞下去?】

【针对这个议题,他们就召开了一次大型的辩论会,为时五个月。】

【辩论有三方,一方是以霍光为代表的反方,觉得不要搞下去了,要还利于民。一方是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正方,觉得还得继续搞下去。第三方呢,是从民间挑选出来的贤良文学大概六十多个人。】

【贤良文学呢,其实是汉代取士的一个科目,简单理解为已经在朝廷挂上号的地方名士吧,他们在一些朝廷事务上,也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就这样,在始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81年的时候,盐铁之议辩论大赛开幕了。】

【别说,这形式还挺文明的哈。】

来自于各郡国的马车纷纷抵达长安,一位位贤良文学从马车上走下来,入住朝廷准备的驿馆。

他们集聚在一起交换着自己的意见,并迅速的评估利弊。

“某当然是支持霍大将军。”

“老朽也是,如今之政轻本重末,搞得民间民不聊生,自然要纠正过来。”

一番谈论下来,支持桑弘羊的竟然寥寥无几。

二月,盐铁会议正式拉开了序幕。

“诸公,本次盐铁会议主要讨论,盐、铁和酒日后是为官营,还是要恢复到文帝时期的政策,让利于民,修养生息?”丞相田千秋宣布会议开始。

汉昭帝只在开幕的时候出席了,之后偶尔旁听,唯有桑弘羊以及御史、丞相等忠诚和这些贤良文学们每次都必到。

霍光亲临的次数也不多,他和桑弘羊各坐一席,面对面,但两人之间之间似乎势如水火,剑拔弩张。

辩论的重心放在了桑弘羊和贤良文学两方。后来有统计,桑弘羊总共发言一百一十四次,而其他如御史等人只发言十几次,可谓舌战群雄。

【这场长达五个月的辩论,精彩极了,一开始还只是讨论盐铁酒要不要专营,而发展到后面简直成为了总结汉武帝一代政治得失的会议。】

【从经济政策到军事收获,再到外交关系,还有治国理念甚至古今关系,等等等等。】

【变成了,汉武帝时期的政策要不要延续?要不要恢复成文帝时期的政策?】

汉武帝和桑弘羊都有些如释重负。

还好,还好,不是死在朕手上,而且朕应该临死还都挺信任他,也算是君臣相得,有了善终——刘彻。

还好,还好,并不是陛下猜疑然后杀了我,反倒我活得还比陛下要久——桑弘羊。

不过,刘彻又生出一些不爽。

怎么回事?居然到儿子那一辈,还要来总结朕的得失?

而且还要恢复成先帝时期的政策,这简直简直是对朕的全盘否定!

朕难道不算是千古一帝,武功卓著吗?

刘彻生出了一些些火气。

也不知道继位的是自己哪个儿子?

“霍光啊”汉武帝对他有印象,那好像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现在还是个少年郎,“没想到他倒成了朕的托孤大臣,看来也深受朕的信任。”

刘彻琢磨着仙画的用词。

霍光和桑弘羊有理念分歧,但似乎也是忠于了自己的遗诏和晚年的理念,应该也是个人才,可以用!

桑弘羊感动过后,倒是有些凝重,看起来自己和这霍光之后似乎很不对付啊!

唐朝。

李世民也在和群臣讨论西汉的这一对著名君臣。

“按照仙画的说法,盐铁之议本质上其实是阶层之争。桑弘羊触动了地方豪绅的利益,肯定会遭到大规模的反击。”

“汉武帝在世的时候,尚且能压下这些争议。但他不在了,自然反扑就开始了。”

臣子们的讨论他都听到了耳里,并且表示同意。

他对身边的李治说:“可到了晚年,汉武帝却未必还支持桑弘羊的理念。”

李治有些惊讶:“您的意思是”

李世民轻声道:“汉武帝下《轮台诏》,认为自己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觉得需要轻徭役,休养生息。那时候,其实他就有了退却之意。”

天上的雄鹰,依然会有老的时候。

“这几位托孤大臣,除了霍光和桑弘羊之外,其余的或没有实权,或本就懦弱。所以矛盾就集中在了霍光和桑弘羊之间。”

李治恍然大悟:“汉武帝本想要两人互相制衡,避免一家独大。”

实际上,桑弘羊在汉武帝晚年时已经圣宠大不如前,他被任命为托孤大臣,恐怕更多是因为汉武帝不放心霍光。

李世民悠然叹一声:“可惜,最后还是走到了两虎相斗的局面。”

似乎没有人可以抵挡权力的诱惑

【桑弘羊认为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没什么问题。】

【而这里面,贤良文学完全站在了桑弘羊的反面。他们对之前的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那是全盘的否定,认为如果继续下去,这就是祸国之策!】

贤良文学们慷慨陈词:

“盐铁官营、酒榷等政策就是与民争利,是百姓疾苦的根源,且让百姓轻视农作而重视商业,轻本重末,只知逐利,导致民间风气败坏,如此,自然该废除,改为民营。”

桑弘羊回道:“正当的谋利并非坏事,反而是好事。就如同管子提出士农工商,工和商与农一样,都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不能轻视。且,既然尔等认为百姓应该重视农作,那为何又觉得盐铁应该私营?岂不是自相矛盾?”

贤良文学们对望一眼,一时有点沉默。

有人站起来道:“自然是让该农作的人去农作,让有实力经营盐铁的人去经营。”

桑弘羊驳斥道:“尔等口中有实力之人无非是豪民。假使将盐铁之权下放,必然将会助长他们的权势。昔日尚未实行盐铁官营以及新的货币制度之前,这些人就投机倒把、操纵市场,管山海之利,贱买贵卖,牟取暴利!”

他的语气变得愤慨起来:“他们大量制造劣质的钱币,放高利贷!并且还隐瞒家中资产,滞财役贫,以末致财,却用本守之,让无数的农人成为他们田地上的奴隶!”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这本来就是之前他和先帝的目的之一。

桑弘羊洋洋洒洒的列举了豪民们的罪状,让对面的贤良文学们略有些尴尬。

当然,也有人并非是地方豪强的说客,而是真的目睹了民间的一些惨状,义愤填膺道:“桑公嘴上说得好听,但盐铁专营的弊端怕是你没看到吧?各处盐坊铁坊只重产量而无视质量,价格极高!百姓们花上大价钱买来的农具却丝毫不实用,买来的盐中杂质无数!”

“各郡国都有出现官商勾结,徇私舞弊和囤货奇居的事情!最终苦的还不是百姓?!”

这番话得到了场中不少人的认同。

桑弘羊也沉默了一时,只能坦然承认:“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地方官吏不按法度办事,造成了极大的弊病。但我始终认为,盐铁为国家大业,应由朝廷一并经营,如此才能扩大财源,充盈国库。”

“诸君不妨想一想,假使先帝不采取这样的政策方法,打匈奴的钱从何而来?消除边患的钱又该从何而来?”

“难道要把这些加到税赋里面,分摊给老百姓吗?”

即使贤良文学们对这些经济政策充满了怨气,但却也不得不承认,之前武帝的煊赫军功,背后的大功臣就是眼前的桑弘羊!

于是,他们选了另外的切入点,那就是咱们应该以农为本,要抑商重农,而不应该轻义重利,这也有悖于圣人的教诲。

桑弘羊博引旁征,从《管子》到《论语》到《孟子》再到《春秋公羊传》,侃侃而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