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 章(2 / 2)

加入书签

他当即把心中的情感宣泄而出。

空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却难得有贤之士青睐。

他愁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各方贤才,曹操会礼贤下士,会用人为才,曹操静候诸位的到来。

……

曹植看着父亲这模样,叹了口气。

徐庶道:“主公醉了。”

曹植摇了摇头:“让阿父醉这回吧。”

徐庶面色复杂,道:“臣先行退下了。”

曹植没注意到他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只是叮嘱道:“行军紧张,定要盯紧下面的人。”

徐庶道了声“诺”后退了。

只是,他走的方向不是曹营,而是另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方向。

那边,曹操正在兴头上,出口成章: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植摇摇头:“阿父,想人才想疯了。”

所谓绕树三匝,指的是谁,阿父想招揽谁?

他想不通。

诸葛亮已为刘备用,周瑜效忠孙权……

如今,他竟想不出一个能消除阿父愁绪的人,除非策反诸葛亮。

可是……那不可能。

文臣没有,难道阿父想要武将。

武将……难道是关公?

唉,关公也为刘备所用,世上再无这一猛将。

曹植自己也陷入迷茫。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

曹操一番宣泄,心中豪气万丈,此刻胸中似有千军万马在咆哮。

神迹也罢,天幕也罢,玄女也罢,都看着。

他,曹操。

定能一统中原。

定能,平这乱世——

同一时空的另一个地方,诸葛亮孔雀扇子摇动着,刘备看着天幕,眼睛直了。

“玄乎奇乎,先生此前的奇门遁甲之术,莫不是真与这神仙有关。”

“非也。”诸葛亮脸上微笑不变,“主公只需不信这神仙之事,继续看这神迹,待这神迹泄露天机,亮自会提醒主公。”

“劳烦先生了。”刘备道,“如玄女所言,这美猴王如此神威,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通七十二般变化,有七窍玲珑心,手拿如意金箍棒,备叹不能招此能人替备灭了那曹贼。”

如果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人,他再来一次“三顾茅庐”又何妨。

哦不,十顾茅庐,百顾茅庐……

他!都非常,非常,愿意!

大唐天幕下,众人反应各不一:

“薛仁贵,找到了吗?”李世民有些坐不住,问武士道。

去寻找的官兵:“……”

陛下,您派人才不到一个时辰,千里马也才跑出长安,知道您急,您先别急。

李世民没等回答,又看向袁天罡:“国师……朕有惑。”

袁天罡呵呵一笑:“陛下请说。”

“朕的大唐,有这齐天大圣美猴王么?”

袁天罡忍俊不禁:“自然没有。”

李世民叹了口气:“可惜,也可喜。”

可惜不能有这样的能人异士,可喜这世界还算正常。

“陛下不必忧心,神迹中窥天机,且看着玄奘法师后来的奇遇。”袁天罡提醒他。

……

时间线往后推一点,唐玄宗李隆基发出感叹:太宗之时,玄乎奇乎。

他转头问自己身边的高力士:“李太白在何处?”

这样的一幕,怎能没有人记录下,这样的奇景,诗人该会怎么描写。

高力士还沉浸在神迹带来的震撼中,此刻回过神来,面色一白,道:“陛下,李太白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已经出了长安了。”

李隆基:“……”

高力士想起之前的事情,想趁机参李白一本,便道:“陛下,这李太白有何好,不就是会作几首诗罢了,前几日他对朝中几位大臣那个冷嘲热讽,什么趋炎附势,见利忘义,卑鄙小人都出来了。”

虽然李太白说的是真的,但是谁愿意自己被骂,还是被李白骂,李白一首诗出来传播度多广呐。

这下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李白骂过的官员不是什么好人了。

高力士苦于自己不会作诗,要是会作诗,这大唐还会有李白的名字,他高力士也不会受李太白的气!

前几日那李太白嚣张到让他给他脱鞋。

这是一个男人该做的吗?这不是在侮辱他吗?

虽然高力士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货色,可是他就是看不惯李太白这样的人。

“罢了。”李隆基只是摇摇头,“强求不得。”

文人傲骨,他能理解。

更何况那个人是李太白。

要是再惹他不高兴,就不只是让高力士给他脱鞋这么简单了。

他李隆基都有可能被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