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 章(2 / 2)

加入书签

长孙皇后不解道:“陛下要去哪里?”

李世民道:“朕观自己于这阴间走了一遭,又见这孙大圣被玄奘法师解救出来,朕想起自己有事还未做。”

魏征拱手道:“陛下由这一幕想起什么,可还有未解之事?”

杜如晦也道:“如今并未有大臣上奏,陛下何做此态?”

李世民摇摇头,率先踏出了脚步。

“同朕去监狱走一遭。”

“监狱?!”

魏征,杜如晦,长孙皇后一起问道:“陛下,您贵为皇帝,去监狱作甚?”

监狱中,当大唐最尊敬的人脚步踏进的时候,整个监狱都沸腾起来。

紧接着,狱卒又看到长孙皇后,魏征,杜如晦,国师等人的时候,瞪大了眼睛。

今天是什么日子,这监狱怎么会来这么多人?

难道是因为这天幕?

可是孙悟空本解救出来,和监狱这地有什么关系。

狱卒连忙把人迎进,忙道:“不知陛下到此地来做什么?”

李世民把人扶起了,叫人带着自己来到一处死刑犯之地,他先是在监狱四处游走了一圈,看了这里关押着人的模样后,指着一个死囚道:“你犯了什么罪?”

那人道:“小人原本是一家富商家里的下人,刚结婚时妻子被富商家的公子看上,公子想要强占我夫人,又命令他的下人来殴打我,情急之下我反击,失手打死了他,官府说我杀了人就要偿命。”

李世民道:“你应当去官府报官,让当地县令替你做主。”

那人哭泣道:“那时情急之下,我手无缚鸡之力,只想保护妻儿,如今我已知错了,只是无法回头罢了。”

李世民摇摇头:“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那人擦干眼泪,满脸哀怨与可怜:“小人家中妻子已有孕,只是小人已再无天日,不能善待于她,可怜她这辈子就这么蹉跎了,嫁予了我这么个人,从此孤儿寡母,凄惨兮兮呐!”

李世民摇摇头,叹息不已。

听罢这话的长孙皇后也止不住摇头叹息。

这人确实可怜,这是这份可怜也是他失手杀人,杀人了就该偿命。

魏征,杜如晦,袁天罡站立在李世民身后,个人神态不一,只道命运无常,一步错步步错。

这辈子就因为那错失而毁了。

其他人见有人吐露实情,都争先恐后把自己的情况说了出来。

监狱里一时之间群情激昂,七嘴八舌,各自有各自的苦楚,各自有各自的理由。

而大多数说完,都有一个结果。

他们都是迫不得已下犯罪,又或许他们的罪情有可原。

这些死囚里,有的家中父母年迈,卧病在床无人照顾,只能苦兮兮等死。

有的新婚不久,还没生下一儿半女给家中留个后,心中有难以弥补的遗憾。

有的甚至还是青春年少,只因走上歧路便搭上了性命。

见这壮观一幕,长孙皇后也直摇头:“可悲可叹。”

李世民站于原地,反思起这一幕来。

按理说,贞观之治下,大唐很少有不平事,犯罪率减少了许多许多。

如今见这监狱里的各生百态,他唏嘘不已。

魏征倒是对自家陛下的行为困惑,难道因为那天幕,陛下真的受影响了,对阴间之事有感触?

杜如晦也一脸不解看着李世民听死刑犯的辩解,不知这有什么意义。

袁天罡则是一脸晦涩不明:“陛下此举,可得民心。”

李世民见有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高兴道:“国师懂朕。”

袁天罡道:“陛下此举,一是可解这些人心头愿,二是陛下有仁德治天下之名,百姓才会真正的服您。”

李世民道:“朕也是这样想的,既然这样,这命令便颁布下去吧。”

长孙皇后,魏征,杜如晦等人,看他那坚毅的眼神,一时之间都愣在了原地。

“陛下……您是要放了这些犯人么?”长孙皇后疑惑道。

杜如晦接了下句话:“陛下想年后再让他们自愿回来?”

李世民点点头:“正是,这些人并非穷凶极恶之徒,朕让他们归家,了却心愿,同时给那些在家里苦苦等待他们的家人一个交代,相信他们会知恩图报。”

这样,才能真正让百姓得享太平。

魏征道:“陛下仁德。”

杜如晦也拱手:“陛下仁德。”

长孙皇后道:“可万一他们不回来怎么办,陛下岂不是成为了纵容死囚的罪人了?”

关于这一点,袁天罡解惑:“这些人身上背负着罪名,出去也会有所约束,若是出去后还想着逃跑,作奸犯科,那便是犯了欺君之罪,这些人定不会做这样的事,陛下如今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珍惜还来不及,怎会欺瞒?”

李世民的意思也差不多,对死囚们道:“出去后你们当诚实守信,不可再犯,回家孝顺父母,善待妻儿,明年秋归来行刑。”

那些死囚听到了这样话,都对李世民感激涕零,纷纷下跪谢恩。

刑部的官员本想再劝谏,如今见这模样,也不再说什么了。

狱中一共390名死囚,李世民让官员一一记载了他们的去向,他们出去后要完成的事,定期派人监督。1

这一幕,史书上记载为“贞观纵囚”,冒的风险虽大,却成为了一段千古美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