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5第15章 君臣互夸(2 / 2)

加入书签

  <img src="/tmp/img/662a327a-11b0-4861-8605-2ff2399c412a.jpg">

  这时有人在外头闹出点动静,贺知章猛地从睡梦中惊醒。他睁开朦胧睡眼一抬头,就瞧见李隆基似笑非笑地立在那儿,手里还拿着他的羊皮酒囊。

  <img src="/tmp/img/89db5c68-f13-435a-8583-451d3ff383.jpg">

  李隆基哈哈一笑:“贺爱卿且坐,你我之间不必拘礼。”他自己撩袍坐下,叫人送些茶点过来。

  贺知章主动告罪道:“老臣年迈体衰,白日里头难免精神不济,望陛下恕罪。”

  <img src="/tmp/img/76722ac-0f4-4631-9d5f-8660458c552.jpg">

  贺知章告老还乡的奏章早就递上来了,是他想留贺知章在京师才一直没有批复。

  他用起人来爱恶分明,觉得人好就会一用到底,谁说他都不太乐意听:觉得对方不合心意也会一撸到底,绝对不会有什么舍不得的情绪。

  你是人才又如何,大唐的人才还少吗?

  你做起事来不尽如我意,我便把你撵出长安!你办不来的事,有的是人能办到。

  面对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利,很少有人能不迷失其中。

  李隆基就是个很懂得如何利用皇帝特权让自己过得舒心又惬意的人。

  李隆基笑道:“是朕离不开贺爱卿,舍不得让贺爱卿归乡,叫贺爱卿劳累了。”他说完还吩咐人跑一趟自己的私库,开一坛贡酒把贺知章的羊皮酒囊灌满,再派人把剩下的送到贺府去。

  面对帝王这样的偏爱,贺知章自然再三谢恩。

  李隆基便笑着问他:“听说你近来认识了一个小小的忘年交。”

  贺知章年纪虽然挺大了,却还是每天都在交新朋友。不过若说是小小的忘年交,那近来确实只有一个。他也含笑回道:“确有此事,是致仕寿州刺史郭敬之家的孙女,家住常乐坊,离老臣所在的昌平坊极近,平日里我们便约着一起在周围散散步。”

  贺知章又给李隆基夸了三娘一番,说她聪慧伶俐,不仅学东西快,还极愿意下功夫,从前没人指点已能把《论语》倒背如流,后来从她祖父那得了他一张书帖后竟是每日勤学苦练,一手字可谓是进步飞速。

  这样聪明又好学的小孩儿,谁看了会不喜欢?

  <img src="/tmp/img/8f9bb90-f4ab-4342-a9c0-5f1a21713133.jpg">

  真羡慕老郭这个好运的家伙啊!

  李隆基听完后顿时更感兴趣了。

  自幼熟读老庄的已经有李泌了,再来一个自幼熟读《论语》的女娃娃,还真凑齐了一对儿神童。

  李隆基道:“看来朕改日得见见这小娃娃,瞧瞧她是不是真像贺爱卿说的那么聪慧。”

  贺知章立刻会意。

  这是让他先叫郭家那边准备准备,哪怕是临时抱佛脚都要让三娘抱出点样子来。

  这对三娘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贺知章自是不会帮她推拒掉。若能得天子一句夸,将来必然能有好造化!

  贺知章回道:“三娘年纪尚小,不知能否应对得来。若是她在御前表现不佳,陛下且怪罪臣便好。”

  李隆基道:“贺爱卿倒是当真把她当自家孙女维护了。”

  贺知章坦然说道:“那是当然的,老臣恨不得天底下所有出色的后生都是自家晚辈。”

  李隆基哈哈一笑:“若是天底下的人都像贺爱卿一样,大唐就不愁无人可用了。”

  贺知章马上礼尚往来地回了李隆基一顿夸,直说李隆基励精图治爱民如子,要不这那么每年入京求仕的人才简直能从长安排到洛阳去?

  很明显,李隆基非常吃这一套,离开秘书监的时候心情非常不错。

  贺知章下衙归家后第一时间让人去了趟郭家,让郭家派人带三娘过府一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