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踏征程137一更重踏征程137林雨桐(2 / 2)

加入书签

  所谓的送戏,就是送个戏班子,在你家门口搭戏台子,请名角来给你唱一出。

  林雨桐现在就是这样,被很多人送戏。有些人是不能拒绝的,拒绝了就是不给人家面子。

  那怎么办呢?

  这个送这个戏班子的戏,那个送那个戏班子的戏。戏班子不同,各自的拿手曲目也不同。那就各唱各的,打擂台似得,像话叫板。

  秦戏跟别的戏种还不一样,它是那种浑厚的粗狂豪放的唱法,那鼓乐一响,吵吵嚷嚷,不得消停。戏班子一唱戏,那能传出好几里去。

  于是,村口一个戏台,镇头一个戏台,山脚一个戏台,唱吧!图一乐嘛!

  周围村镇的人,走几十里路来看戏的都有。有些小脚老太太,爱看戏呀!特别爱看,儿孙用手推车给推来。还有的,是骡马出门,骡子上一个绑着木棍,木棍的两头放着筐子。筐子里坐孩子坐老人,都合适。

  小商小贩挑着扁担,卖什么的都有。

  这么聒噪,孩子们是上不成学了。长平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也想看戏呀!看戏在哪看,在学校的平房顶上。于晓曼和小桐带着一群孩子,都在上面瞧呢。这个位置看的可清楚了!学校的大门一关,外面的人进不来。在上面除了风大点,没毛病。

  于晓曼是看孩子的,她又听不懂这秦戏。

  小桐在边上递了南瓜子过去,“西北这边,唱的都是这个。我之前没来过秦省,但是辗转去过甘省,那里人说话口音跟这边不一样,有差别,还挺明显的。但一张嘴唱戏,那真是一个味儿。”于晓曼接了南瓜子,问说,“这唱的是武戏呀?”

  “穆桂英挂帅!”小桐就笑,“送给大姐的,多是这戏。前面镇上唱的也是杨门女将……”于晓曼点头,“好戏!曲目选的好。”

  嗯!唱的也不错。

  至于小孩看,那纯属瞧热闹。

  杨子问长平,“你知道穆桂英?”

  知道!长平坐在小板凳上,把羊皮的小帽子往上扶了扶,“听宋史的时候听过杨无敌……我妈说,杨家真有,但是穆桂英真没有。”

  咋没有穆桂英呢?

  一群孩子在这里这个那个的掰扯起来。

  正嘀咕呢,就见俩打扮的还算是鲜亮的女人朝这边来了。这两人明显是一主一仆。主子是长裙子,大披风,瞧走路那样,还是个小脚。身后跟着个丫头,粗布的棉袄棉裤,可瞧着也干净利索。两人急匆匆,显示彼此拉扯,一个要往村里去,一个要往学校来。最终还是朝学校这边来了。

  小桐见到门口的两人左顾右盼的,就在上面问说,“干嘛的?”

  两人都仰起头来,那丫头先开口,“戏班子的,能借个茅房用用吗?”

  小桐朝学校边上指了指,“瞧见了吗?那里……那里是茅房,行路人都用那个。”

  丫头看了一眼,然后点头,主仆俩麻的走了,一会子工夫又出来了。那里四六不靠的,没事。

  小桐收回了视线,才问于晓曼,“见过小脚唱戏的女人吗?”

  没有!只见过男人扮作花旦,小脚都是绑出来的。

  小桐‘哦’了一声,“是戏班子老板家的女眷吧?”

  于晓曼才说要下去,却见槐子在戏台边上,跟一个长袍短褂的人说话。

  这人才是戏班子的老板,跟槐子说话殷勤的很,“知道是给林先生送的戏,咱这是抢着来的人。”

  槐子就笑,“咱这就是个小镇子,起居安置肯定不如城里。山下有几处小院,平时的咱们来回运送药的老板和伙计在里面安置的。如今,只有那里能挤出地方。吃饭的话,羊肉馆子定好了。”

  客气!客气!太客气了!

  槐子说了话,跟老板拱手作别。他瞧见小曼和小桐他们在房顶上,告辞之后就顺着这边来了。

  于晓曼在高处却瞧见,槐子在戏台边上跟老板说话的时候,那女眷朝槐子看了四五次,然后就招手叫那老板,那老板果然过去了,两人凑到一块,头挨着头说话。

  这是在说什么呢?

  百-度-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clewxc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