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四章(2 / 2)

加入书签

既然比干有才干、有德行,而且还把轻赋税轻徭役重农牧都已经做出来,并且被当成“功绩”给流传下来了,那也就是说,至少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在位时,商也是有过好的一面、帝辛也是有过好的时刻的,那么为什么她不仅在课本里完全找不到记载,就连大家口口相传的传说,都只有炮烙之刑挖心剁肉和苏妲己?

想不通。

李晓诗想不明白,本来想着回头去问老师,但是李珉说过话突然在她脑子里响了起来,李晓诗抿了抿嘴,决定按照自家老哥说的做。

——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他们。

她看向摄像头,没了一开始翻开这课时候的兴高采烈,而是询问了一个问题:“纣王——帝辛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之前那个给李晓诗讲比干的人顿时不再发言了。

周朝众人纷纷拧起眉。

什么样的人?

该死的人。

灭商建周,殷商的遗留贤臣被释放,殷商的已死贤臣被追悼,殷商的百姓遗民被安抚——他们都没有错,那错在于谁?

唐。

魏征起身,向李世民郑重一礼。

李世民无奈一笑。

都不用这人开口,他就知道他想做什么了。

李世民道:“观天幕一事多为开阔眼界,既魏卿有意与仙童交谈,自可随意。”

虽然知道李晓诗不是仙人,但天幕这种东西不在常理之中,大家还是更多地习惯叫她仙童。

魏征谢过,站直身子看向天幕,肃声开口。

“帝辛之事暂且搁置,既仙童对比干之事有疑,那我便再补充一些。”

【比干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经历两朝君主,最后在帝辛二十九年去世。】

【帝辛在位期间,常年打仗,商朝不断对外扩张领土。在对某个国家进行征战的时候,因为这个国家实力并不弱,所以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连年的征战导致商朝国力大减,而战争必定会带来百姓的苦难,商朝可以说是元气大伤。比干劝谏帝辛,建议先休养生息。但帝辛不接受。】

【后来周反了,帝辛很生气,要带兵打回去,但此时商的军队已经损耗严重,难以支撑这样的战争。所以比干再次选择上谏,最后被帝辛以扰乱军心慢军之罪诛杀。】

魏征声音掷地有声:“比干从政四十余载,敢于直言上谏,最终也死于上谏。他乃忠臣直臣,一心为国,纵死犹荣!”

李世民捧茶。

魏征想开口就是因为比干吧。好像还记得有哪个臣子提议给比干追封来着……嘶,要不优先拿出来再讨论一下,差不多就先办了?

不过想说的说完了,魏征也该回答一下李晓诗的问题了吧?他这么个刚直的性子,难道要骂帝辛一顿?还是骂西周那些无底限抹黑政敌的人一顿?

李世民抿了口茶,忍不住舒适地眯起了眼。

终于可以看魏征骂别人了,快点开始吧。

【至于帝辛,他的功过的确难以评说。虽然他连年征伐,搅扰得百姓臣子都不得安宁,甚至拿商的国运去换疆土,但商朝的衰微并非他一个人的过错,在他之前的商朝君主中,难道就没有一个比他更荒唐的了吗?】

“君王穷兵黩武,并非个例,秦皇汉武,均是如此。”

说到这句的时候,魏征视线挪向李世民,目光灼灼,李世民心神一凛,连忙放下杯子,呼吸都下意识放轻了点。

不会吧,魏征这厮,不会还想在这时候再谏他一顿吧?不会吧?

幸好魏征只是看了他一眼,就继续转向了天幕上满脸严肃认真看发言的李晓诗身上。

【穷兵黩武,是要分许多情况的,有些是不得不打,有些是确实爱打。但不管怎么样,这最多算是一个君主的污点,并不能算得上是万恶之首。何况在商这种活祭人牲的朝代——他们的百姓还算做是人吗?帝辛还破格提拔了许多的奴隶阶层的人,甚至对于用奴隶人牲祭祀之事也并不上心,从而导致这项传统荒废了许多,那么仅仅因为战争牺牲了在人命,政策严苛、一个君主就成为十恶不赦的千古罪人了吗?】

帝辛就成了罪人了吗?

问题振聋发聩,但许多人无暇理会,他们有更在意的。

穷兵黩武,秦皇汉武。

知道自己是秦始皇的嬴政:……

不知道自己是汉武但很感兴趣的刘彻:“汉武?我们大汉还有这等人物?”

李世民:啧啧,秦皇汉武不知道这次有没有在看天幕,我们魏卿这回可是骂得很轻,都还说了“分情况”呢。

【——当然不是。帝辛比起秦皇汉武怎么样我们不去评价,但比起商过往的每一代荒唐君主,都多了一个罪孽,那就是商朝的灭亡。】

【流传下来的史书中记载了一些,民间传说也有许多,但桩桩件件,又有哪一样是十成的可信?就连我说了这么多,或许也都是来自于市井的传言,民间的故事,以及一些偏门的书籍中野史的边角,还有我自己的杜撰和猜测。】

魏征拢袖而立,声音朗朗:“那么,仙童,你又觉得哪一个更为可信?”

李晓诗有点愣怔。

一开始,她还真当这个【魏征】是在和她讲完全真实的历史,但听后边他的意思,这也都不一定是真的?

那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问她哪个更可信,又是代表着什么?

李世民也唏嘘不已。

好你个魏征,对朕就是没一句好话,对小姑娘就想方设法地指导,你清高,你了不起!

不过李晓诗……

他抬眼看向画面中那个小脸严肃的小仙童,心中也涌起一种难言的感情。

他们是想从她嘴里掏出一些富国强兵之法不错,但这样乖巧的女孩,她读史、识字、知礼,不管是哪家的孩子,能养成这样,都足以成为茶余饭后和同僚炫耀的谈资和骄傲了。

她是不知道多少年之后的华夏子孙,是他们这片土地的后代。那么他们是不是也可以试着,让她来学习先人的智慧,在识字知礼的基础上,明理、辨事呢?

后世的史书上虽然有铭记他们,但终究也是逃不脱魏征想要表达的意思:成王败寇。

成王败寇,所有的史书都是更为后世的人去书写的,其中有多少是虚无的杜撰、又多少是真假掺半的猜测?

朝代更迭,即便后人不打算抹黑谁,写史书的人也难免会在记录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其中。而哪怕他们秉公无私,所有的东西历经了不知多少年的岁月,也都会逐渐变质失真,这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后世所铭记的他们,又有多少是在时间长河中被百代磨损后的结果?

若他们能被这个远跨时间而来的少女记住,能以这种方式再度流传于后世,那是否也意味着另一种方面的传承和延续?

只是不知道,她能悟到多少就是了。

不过哪怕只有一星半点,也足够了,能够以这种方式相遇,本身就是上天的恩赐。

李世民瞥了一眼手边散装的《李渊》,心中一片宁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