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 章(2 / 2)

加入书签

他把玩着腰间那块白玉,缓缓开口,

“听闻朝中有人对镇国公心怀不满,在下便替您出手了,不知镇国公以为这个诚意可足够?”

白溟面色微顿,了然道,

“原来于尚之死,是阁下所为。”

“只是不知我为何需要阁下投诚,若有所求,不妨直言。”

他眼神幽幽,笑意渐深,将一张纸条递到白溟手中,

“镇国公乃身居高位之人,心胸气度自然非常人能比,若是此等杀妻灭子之仇放在在下身上,只怕是忍不了这么多年。”

白溟看完纸条,眼神突转凌厉,抽出手边的长剑,森然之气覆面而来,须臾便落到他颈侧,却不见他有半分怵色。

白溟狠声开口,

“给我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他粲然一笑,双指将剑移开,

“此恨难消,此愁难报,不过杀人偿命,本就是天经地义。”

“今日在下前来,便是来给镇国公指一条明路的。与在下共谋,镇国公心愿可偿,就看镇国公敢不敢信我了……”

烛火摇摇,似在颤抖一般。光打在白溟侧脸,另一半隐于黑暗,

“你要助我报仇?那你想要的,又是什么?”

他望着眼前这位驰骋疆场多年的大将,意味深长,

“镇国公不必忌惮,在下想要的不过是一件东西,只是这件东西需要您相助一二,日后便会知晓。”

白溟深深看了他一眼,收剑入鞘,

“你知道,今夜我本可以要了你的性命,因为只有死人不会说话。”

他挑了挑眉,悠然入座,

“可是镇国公胆识过人,野心更是不小,可不是区区边境能装得下的。所以镇国公想赌,赌在下能助您实现心愿。”

“人人皆说顺昌赌坊里的章平乃天下第一赌神,但依在下之见,镇国公当居首位。”

鸟跃树梢,花枝微颤。清晨上朝时便见朝霞盈天,也不知是不是一个极好的兆头。

今日午后白氏回京,届时由礼间直接迎入宫中,陛下亲临宴席,不可谓不重视。陆知邈自然也在受邀之列,故而散朝后他便早早回家,却不想还是有拜帖递进府里。他思忖片刻,便将人请进了亭中。

凉亭三面环水,开阔敞亮,无需担心隔墙有耳,用来谈话最适合不过。陆知邈望着水面出神,直到身后脚步声渐进,

“学生见过恩师。”

陆知邈闻声笑着招手,

“敬兮,过来坐吧。”

曲敬兮神色愈加恭敬,悄然落座,

“学生今日突然过来,还是为着于尚大人之死……”

陆知邈坐直了身子,沉声问,

“可是有眉目了?”

曲敬兮微微一叹,

“学生也不知这算不算得上是有了眉目。”

“昨夜学生书案上凭空多出了一封密信,信上直言于尚遇刺与镇国公有关。不过仔细想想,于尚大人从不结党,算得上孤臣,朝会上的谏言确实对镇国公不利,也不知有几分可信……”

“依恩师看,此事是不是该往镇国公那里查查?”

陆知邈并未回答,而是执黑子落在棋盘之上,

“敬兮,陪我下盘棋吧。”

曲敬兮自然应声称是,执白子而落,原本他看恩师闲庭信步般,攻势并不明显,反倒有些散乱。可待棋盘满了大半,陆知邈却转而猛攻,杀得白子片甲不留。

曲敬兮无奈一笑,拱手告饶,

“恩师棋艺精湛,学生叹服。”

陆知邈垂眸一笑,捻着枚棋子在手中把玩,

“那封密信,无论真假,都没有意义。”

曲敬兮重复了一遍,

“没有意义?”

陆知邈淡淡开口,

“是真是假,你都不可能凭借这一件事动摇镇国公的地位,既如此,查与不查有何区别?”

“镇国公驻守边境多年,军队阙额他怎会不知。边境多年未有硝烟,却在今年生变,难道敬兮以为这一切都是巧合?”

曲敬兮指尖微颤,抬头看去,

“恩师的意思是隐而不发?但若是日后……”

陆知邈望着水面上流转的波纹,

“镇国公护卫边境有力,此事又无实据,怎么做都是徒劳。既然如此,只能轻轻放下,好生抚恤于尚的家眷。”

“不过镇国公此次回京意图不明,且留神着就是,若他没有旁的打算,便依旧是奕国常胜不败、忠心耿耿的大将军。”

陆知邈持身雅正,处世讲求问心无愧,但于朝事上素来中庸,他深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人心难测,懂得进退,才是智者所为。他能久居宰辅之位,风雨不动,就是因为他知道慧极易伤,凡事若皆追求极致,必不长久。

[1]出自苏轼《晁错论》

[2]出自苏轼《晁错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