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2 / 2)
正是感激他的时候,见他长吁短叹的,黛玉果然上当,只关心道:“不知师叔为何叹气,可是想念家中亲长了?”
面对小姑娘纯良的眼神,对老母亲丝毫没有惦念的廉怀安顿时有些语塞。转瞬又想起若是他真的拜林琅为师,这小丫头就要长他一辈了。
面色扭曲了一瞬,终究是暴打昭王的执念占了上风,廉怀安便开口把起因经过和欲拜林琅为师的事说了一遍。
“你说,要怎样你哥哥才会收我为徒,授我武艺?”
纵然黛玉知道廉怀安此人有些胡闹,也没想到他这般瞎胡闹。
这不是把她哥哥架到火上烤吗?
纵然黛玉与这位师叔相处过一段时日,也知道他因为出身太好,本性使然才对世俗的某些顾忌不屑一顾,可说出的话难免有些阴阳怪气:“师叔为何只想着拜师学艺?你若有能耐,让我哥哥拜你为师。只要有人寻你麻烦,便让我哥哥打他一顿,岂不更容易些?”
要知道廉家是大族,廉怀安在文人中地位颇高,想做他弟子的人能从城西排到城东。
可不管谁求到他跟前,他只有“不收”两个字,甚至还让人传出永不收弟子的话。
如今听到黛玉的话,廉怀安茅塞顿开,且丝毫没有食言而肥的担忧。
双手一拍,他开口便夸道:“我怎么没想到?看来还是我思想太狭隘了,玉儿你可真聪明!”
他若是收林琅为弟子,不但不用苦哈哈地练武,还可以坐享其成。
一朝徒弟在手,他哪里还用怕刘煦打上门来!
黛玉看着一阵风似的奔出门外的人,烦恼地皱了皱眉。
说实话,她有时也是很佩服这位师叔的,因为他总是可以不管别人话里的好赖,只捡着自己愿意听的来。
装疯卖傻到理所当然,这大概也是一种普通人学不来的本事。
本以为找到解决办法的廉怀安迎来的是当头一棒--他又被林琅无情拒绝了。
“为什么不行,你顾及世俗眼光,我便另辟蹊径,这样用心良苦,慎之你为何还要拒绝我?”
林琅: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在说些什么?
几天之后,昭王出京的消息传了出来,廉怀安却依旧窝在林家纹丝不动,甚至再三嘱咐林琅管束好家中下人,万万不可露出丝毫行迹。
廉怀安每一个匪夷所思的行为背后,总有一个血泪教训。
据他所说,是去年初春他躲出了城,昭王遍寻不到,便做出自己已经离京的假象。等廉怀安闻声回京,就被逮个正着。
“慎之似乎从来都没问过,为何刘煦对我穷追不舍。”
这已经是廉怀安早起的第六日了,他为了林琅能拜他为师,每日一大早就会来演武场堵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意。
“不该我知道的事,即使只隔着一层纱,我也不会伸手掀开。”刚刚打完拳的林琅声音异常平稳。
廉怀安侧头深深看了他一眼,才哂笑道:“也算不上是什么隐秘之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