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 章(2 / 2)

加入书签

家里几个小的说的话,大金大银他们一般都不当回事的。赵明月虽然才五岁,但是读书人,读书人是不同的。

族长家的赵文锦,比他们还小几岁呢,说的话在大人眼里就比他们管用。

明月这么小,就能从书上看方子了,感觉比赵文锦还厉害的样子……

几句话,大金大银就不自觉的改换了身份,把带着赵明月玩,变成了帮着赵明月做事。

家里就有砍好的竹子,赵明月说了要一个什么样的竹帘,金银们就做好了分工。

二金,三金去左邻右舍借工具,大金把片好的蔑片直接拿回屋里,砍成相同的长度。

接下来削竹丝的,打磨光滑的,拿麻线编成竹帘的,做边框的,年纪小的听年纪大的吩咐,忙而不乱。

中间有人推门来看,还以为大金大银他们带明月编东西玩呢。

下响,村人们都意犹未尽的回去了,竹帘也编得差不多了。

赵明月哒哒哒跑厨屋,给几个表哥表姐一顿夸,让给热几个包子吃。

慧娘心疼道:“明月饿了吧?娘这就给你热,吃肉的还是酸菜的?”

村里一天只吃两顿,刚才人太多,慧娘也不好单独给明月烧吃的。

“给表哥表姐他们一人两个肉的,我要一个酸菜的。”赵明月笑眯眯道:“一会表哥表姐他们还给我干活呢。”

刘婆子舍不得:“明月你吃惯了中饭,你自己吃就成。大金他们干了点啥就饿了?吃酸菜的就得了呗?肉的都吃了你吃啥?”

赵明月摇刘婆子胳膊,“外祖母,下午还有重活要干哩,肉的我不吃,都留给表哥表姐吃。”

“那也不用两,一人一个顶天了,你就是穷大方。”刘婆子嘴上说着,还是去拿了包子来热。

一上午忙着说话,明天的年夜饭还没开始准备呢。赵明月三个舅妈忙着揉面剁肉,听着赵明月要给大金大银他们肉包子吃,心里格外高兴。

没想到小姑子会带这么多肉回来,明天都能好好吃顿饺子了。

那酸菜包子就老好吃了,也不知道肉的是啥味,闻起来香的不成。

干活小分队吃了肉包,看着赵明月眼里冒星星,恨不得给她两肋插刀。

三个舅舅现在没事,也被赵明月拉去做竹帘,他们做得又快又好。

在院子里两面避风的角落,简单垒个小灶,秸秆堆里挑干净的抽出来,切成小段,放陶罐里煮。里头加的石灰,还是从赵明月自己家拿过来的。

赵明月打小怕各种小虫,慧娘就买了石灰撒在院墙下,这东西便宜,去县城的时候直接收在柴房里了。

造草纸这事,赵明月之前也没干过,反正她对成品的要求也不高,试试也不花钱。

她现在明白为啥穿越人士都是做肥皂,做美食,造纸,做玻璃那些了,别的想做也没那条件呀。就这些也还不知道能做成啥样的。

煮草用的是劈柴,烧着了就不用管了,赵明月回屋里烤火,一会再出去看看。

对赵明月煮草这事,金银们没话说,小娃都喜欢玩过家家,明月也就是多用了劈柴和陶罐。

慧娘是见怪不怪,赵明月各种奇怪的玩法多得去了。

想想还很心酸,别的娃儿都是大的带小的玩,抓石子,跳格子,捉迷藏,过家家这些别人家娃儿玩腻了的,明月都没玩过。

明月从小只能跟大黑和白雪玩,自己忙着织布,操持家务,也没空带她玩,明月各种玩的法子还得自己想……

赵家其他人:一个陶罐也就几文钱,明月想玩就玩吧。

约摸着煮得差不多了,大银帮着把秸秆捞出来,拿水洗洗,放院子里的小石臼里,大家轮流去舂。

陶罐里继续煮第二锅,这锅赵明月打算时间煮长一些。

舂好的纸浆放大盆里,加水搅匀,然后就是抄。抄纸这活儿看人,赵元宝就挺有感觉的,赵明月信心大增。

湿纸一张一张叠在一起,慢慢压出水,再一张一张撕下来烤干,最后出来的成品吧

呃厕纸还挑啥?能用就成。

这纸丑了吧唧的,黄黄的,能看到秸秆的纤维,不光粗糙还脆,沾水一会就烂了。

赵明月想想,好像里面要加什么东西来着?

想不起来,哪种野草野菜的汁水有点黏糊的感觉就加哪种?

赵明月觉得这简直不能称之为纸,也就比树叶强一点吧。

赵发财现在看赵明月跟看神童似的,咋煮个草玩,还能煮出纸来了呢?

这可是纸啊!贵得吓死人!

赵明月每次去书画铺子买纸,都是他带着去的,差一些的一张纸也能换一个肉包子!

三个舅舅听说纸这么贵,眼睛都瞪圆了。

赵明月赶紧解释:“这可不是能写字的纸,差得远了,这个可以用来上茅厕。”

能写字的竹纸多试试,应该也能造出来,但这是她家能拿出来的东西么?还要命不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