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 章(2 / 2)

加入书签

沉淀好的草木灰水分成不同的份数,放进一个个小陶罐里等着搅拌,每个陶罐里都是不同的配比。

赵明月做这些时都在自个房里,没让金银们看见。

一是解释起来麻烦。

二是香皂的方子,她老实的表哥表姐们知道了,不一定是好事。

三呢,钱帛动人心,赵明月不想考验人性。现在没事,不代表以后没有麻烦。

吃完中饭就开始搅拌,大的小的轮换着搅。一直到日暮西沉,才成了赵明月说的糊糊状。

金银们胳膊都酸了好几回,赵明月拿出私房钱,跟她娘买肉包子奖励表哥表姐们。

“娘,我以后还常买,你给便宜几文钱呗?”赵明月晃着慧娘的胳膊要“亲情价”

慧娘他们吃肉包子改善生活都是有固定时间的,赵明月不想坏了规矩。

“成,娘给你每个少收一文钱。”慧娘也疼侄儿侄女们,但她也注意着分寸,不能让侄儿侄女们觉着赵明月的东西,他们可以随便要。

加了花汁子,倒进模具里,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每个模具底下都是不一样的花纹,赵明月画了简单的样子,赵发财友情提供半吊子雕刻手艺。

天气一日日的热起来,这会就格外能体会到院子里有井的好处了。

热的时候打盆凉水来洗洗手,一早打起来的水放太阳下晒一天,晚上可以直接冲澡,没卖完的包子还可以吊在井里保存。

大黑和白雪热得吐舌头,赵明月心疼,中午来接她的人变成了大金。

宝玉兄弟觉得上学的乐趣都少了一半。

赵家三兄弟花钱在村里买劈柴,浸泡好的秸秆切碎也分给村里人来做,打浆的时候不时看一眼火,抄纸张氏她们就能干。

原来打算自己做土砖的,也只做好了模框,请村里的好手做了一批出来。农忙的时候,也请了人手帮忙。

金银们不在,地里的活不能有一丁点马虎,他们几个大人忙不过来了。

村里人知道他们在做草纸,五份才一文钱,再一问是如厕时用的,都觉得这营生应该也挣不了多少钱。

赵家忙不过来还在村里请人,劈柴也收得多,大伙都能跟着挣几文钱,也觉着不错。

赵家送金银们去县城,女娃是以跟慧娘学织布的名义,男娃是说去县城里找找跑腿的活计,反正他们阿爷对县城也熟了,晚上打个地铺睡院子里也不冷了。

村里人恭维:“大银几姊妹学了这门手艺,找个家境好些的婆家,下得去手买织机,往后也跟慧娘一样,能攒下不少钱来呢。”

心里想的是:慧娘织布手艺是好,不过那架织机太贵,得织多少布才能回来织机的钱?更何况这手艺也不是那么容易学的。

村里人羡慕的是赵家男娃们可以去县里找活计,小小年纪就去县里见了世面,长大了指定是精明人。

大金他们去县里找活计,找得着能往家里拿银钱。找不着也没事,带些粮食放县里,有他们爷奶看顾,晚上又有睡的地,除了家里少了干活的人,其他也没啥。

谁叫人家姑姑在县城有落脚的地呢?对这种娃儿能出去奔前程的事,村里人多数还是要酸一下的。

也有说赵家心大的,家里娃儿一个不拉全送出门了,万一有啥事,这离得又远,当爹娘的不心疼啊?

旁边就有人反驳,人家爷奶和姑姑都在县城呢,又不是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再说了,赵家兄弟每旬还去趟县城送草纸呢……

赵明月七月转了班,准备考童生了。宝玉两兄弟幽怨的眼神,持续了一个月。

赵明月被迫跟他们拜了把子,三人一起发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誓言,宝玉两兄弟才原谅了赵明月抛弃同窗的罪过。

赵明月也对两兄弟的学业进度提出了要求,洋洋自得道:“两位弟弟再不勤学苦读,过两年兄弟我就要考童生去了。之后就要去府城进学,考秀才,中举人。到时候咱们三兄弟天各一方,怕是想见一面都难了。”

胡佳玉不乐意:“我俩就不是读书的料,我娘也只让我学些字,会算数,长大了能接家里的铺子就成。”

张佳宝窃喜:“明月你要中了举人,我就是举人的哥哥,还考啥考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呐!”

赵明月无语:“你俩又不是脑子不好使,怎么就不行了?”

两兄弟是不会承认自己脑子不好使的,才一年就被赵明月落下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得劲。

都怪自己太贪玩,明月太勤奋。

因着赵明月太卷,两兄弟也比之前认真了不少,李夫子都夸了。

两兄弟家一个在县里开着布庄,一个开粮店,都是县里的地头蛇,家里人平日里没少听两兄弟夸自个的拜把子兄弟。

这么一个聪慧又刻苦的娃,带着自家不成器的也跟着好好学习了,做家长的心里自然对赵明月喜欢得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