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5章 三纲五常(1 / 2)

加入书签

......多少人被打脸来着?

【当然,并不只限于女子当政会被拿来当借口论道,哪个皇帝当政天灾比较多的,都得自我反省反省皇帝当得到底行不行,下头的臣子以及各方想着趁乱改朝换代的人,都会揪着不放。天人感应作为唯心思想,有利有弊吧。凡事都有两面性的,端看人怎么利用。】

【至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的书籍流传下来,可叹秦始皇烧了杀了些丹士和乱七八糟的书被人骂暴君,汉武帝一番操作却没有人因此骂他。儒家啊儒家,利己的事他们从来不骂对吧!】

儒家一干学子们!!

【汉武帝元朔五年,丞相公孙弘建议设置博士弟子五十人,跟随五经博士学习儒家经典,他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太学。这些博士弟子毕业后往往入朝为官,从此朝廷百官“彬彬多文学之士”。朝堂主流是学儒家,谁敢违背?况且有意出将入相者,无论从前学的是哪家的学说,从汉武帝确立要用儒学学者开始,企图进入朝廷的人,能不学儒家吗?太学的建立是一个标杆,提醒天下学子,该用什么方式能够更快站在朝堂上。此外,刘彻还命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让各地都兴教育,办学校,以孕育更多人才。】

后世之人自知人才的重要性,也明白教育人才,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对一个王朝的崛起何其重要。

在汉武帝刘彻之前,至少太学并没有真正确立,或许有人用行动证明过人才的重要性。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帝王,汉武帝真正做到大力发展教育,为后世典范。

秦始皇眼睛再次亮了,建学校,发展教育。

对,他现在没有人才不错,与其等着别人给他教出他想要的人才,倒不如他自己上手!

秦始皇默默记下,显然又有了新目标。

刘彻骄傲的抬起头,被夸得他心情愉悦。别管后世的儒家学说变成什么样,在他此时此刻,刘彻经过方方面面考虑,怎么看怎么觉得董仲舒所提出的种种思想都利于他统治朝堂,如此,他做了。

没有人可以给他建议,告诉他到底做得对不对。

然刘彻很确定一点,从前适用于大汉的无为而治,如今已经不再适合大汉。

大汉的国策不改,大汉最终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他不敢想像。

况且,三纲五常对他而言是确立了君主的绝对统治权。仅凭此点,已然足够让刘彻推行。

至于他这一项国策定下对于后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刘彻相信,作为帝王,没有一个会不希望自己的权力凌驾于世人之上。他眼下想要达到臣民臣服于他之下的目标,将来任何一个帝王都会希望做到这一点。

没有人摸索出来的路,他走出来让后世人瞧清楚了,显然沈悠说出后世沿用数千年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