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二十九课(2 / 2)
丁?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过一张图,我觉得很有趣,就特地找了找,和大家一起看??嗯,我放在屏幕另一边了,应该都能够看到吧??info”
“这是春秋时期的国家分布图哦。?[.info]?『来[小说路.上].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info”
一贯“习以为常”的态度,其中所含的意思,让所有观众都短暂失语了一瞬。
春秋时期,不同位面中。
所有人都已经把天幕调整到了自己面前,开始眯着眼在那张“分布图”上寻找,看那距离,几乎是恨不得把自己贴到面前虚浮着的小天幕上了。
齐桓公看着齐那一小小块的地方,没什么觉得丢人的,反而很大方地笑了。
齐一开始的地方也确实算不得什么,但他们终究还是称霸了,这反而是种功勋。
李晓诗也正式开始了她今天的读书之路。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那么在春秋的时候,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把课前的提问重新打乱,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李晓诗学着历史老师的样子,在每一段课文都读出来后,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把这些书面上的东西告诉屏幕另一边的古人们。
“春秋这个时期,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看。这一点在课文的小标题上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然后是王室衰微,最后是诸侯争霸。”
讲王室衰微能理解,讲诸侯争霸也能理解,就是因为王室衰微了所以才诸侯争霸嘛!但是这个“经济发展”对春秋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吗?
许多只是听个热闹的人一脸迷茫。
懂点行的则是琢磨起了李晓诗口中“课本”的记叙规律。
后世的“课本”,对于这种编排,是有着特定的原则的,就像“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可能许多人看来这是并行的,因为周天子没有权威了,与此同时诸侯国又都很强,所以才有了春秋的局面。
不过实际上,这二者之间是一个先后的顺序的??看着像是没什么区别对不对?但先后的顺序、却远比并行,对局势而言影响更深重。
在许多对此有研究的观众正色起来准备认真“听讲”的时候,李晓诗也在把课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教的内容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老师说,历史上所有的动乱时期,都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关系。经济学上,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周会逐渐变成后世人所说的‘春秋’的原因。”
李晓诗其实对这些特别专业的名词还不是很熟悉,但老师讲过的内容,她复述起来并不算难:“华夏自古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经济发展不止是指商业经济,还有农业、手工业等。春秋时期,大家发现了铁,铁比铜便宜,还多,所以大家用铁制造农具、代替了之前的骨头石头木头,还开始使用牛来帮助耕地,这样一来,生产力有了提升,促进了大家开发新耕地、从粗糙耕地变成精细耕种,这也就让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生产力的提升,导致原有的土地
?info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丁?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