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七十四课(2 / 2)
这说的是人话吗?
你这要是还辛苦,陛下出去巡视是去干嘛的,是去捡垃……咳,是去找罪受吗?!
要是陛下出行能这么舒服,他还能着家、……在咸阳待吗?
不得一直在路,到处跑了?
擦剑的嬴政表情淡漠:莫cue。
李斯:……等会儿,她说要待多久?
一天?
一天后是要换其他的“车”还是……不能吧?!
李晓诗这次回李斯的弹幕,心里嘿嘿笑,等着用事实震惊他。
前天黑,大家看天幕只能看到李晓诗的脸,对周围什么都不清楚,有灯了只能看到“富丽堂皇”的“驿站”内部。
现在天都亮了,周围的一切就都明晰了起来。
于是,李晓诗这一趟的旅途就在弹幕这些跨越了千年光观众们的种种惊叹中展开了。
李珉正靠在床补觉,李晓诗不能睡,吃饱喝足之后就拿出借来预习的七年级下册语书,靠着窗户背课,顺便有一搭一搭地回应着弹幕的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嗯?都是高楼呀,有住的,有办公的,还有商场什么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些是电线啦,像是灯啊冰箱啊空调啊电器啊什么的都需要用电的,电就是通过这些传递进千家万户的我不知道原理呀,我还学到物理呢!”
“……士别三,即刮目相待唔?这里读一声,不读声吗?好,谢谢呀!嗯?对啊,我们要学很多言和古诗词呢。”
“就是说前辈们写诗写的候能不能不要写这么拗口呀……要求全背诵的候真的很痛苦的qwq”
“……”
天幕外,东汉末年三国期。
各个位面的孙权吕蒙鲁肃都面无表情。
不是他们不想看些稀奇的东西,不是他们觉得窗外些流风一样飞快过的东西不够有趣,他们的耳朵和脑子都让他们无法忽视李晓诗掺杂在话语中些零碎的内容。
孙权:他听错吧?他肯定听错。
刚刚她肯定是念标题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孙权劝学?
吕蒙:。。。
……为什么被主公劝读书这种事情会被流传到千年之后啊?
岂不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吕蒙之前是个不爱学习的了?
救命,好崩溃啊。
早年的鲁肃迷茫地望向周瑜,一脸困惑。
虽然还不知道吕蒙是谁,孙权他知道,孙策的弟弟是周瑜要劝他一起投奔的个人。
,做个陪衬已,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出场啊。
周瑜忍俊不禁:看来子敬后与这位“吴下阿蒙”关系是很好的。
鲁肃欲哭无泪。
别说了,他不想知道这种以后的事啊!
李晓诗第一遍打算直接背下来,她要老师要求背诵的章都通读一遍,慢慢捋,然后挑难背的背。
窗外的东西对她言什么稀奇的,所以她倒完全不用扭头去看,只用是不是抬头看看屏幕,回应一下就好。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就算你们问我为什么叫火车,我不知道呀。不过之前不是给你们送过自行车么,我们现代的交通用具多数都是样的了,只要有人就可以走,不需要马啊驴啊来拉的了。”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啊,是李的。我们学好多好多好多李的诗,还有杜甫王维苏轼陆游啊他们的,小学就开始学了!”
被点到名字的几位都不是什么小孩儿脾气,反倒是他们身边的人比较激一点。
李是还在倚着榻呼呼大睡,完全不在意天幕的出现。
李晓诗:“恩恩,等旅行回来之后我要找点我们的诗词赏析题来给大家做,就请原作者来做一做~”
一路有说有笑,间竟过得不慢。
李晓诗翻书的声音一次响起,她看着书,观众们看着窗外。
“啊,朋友!”
车窗外的高大建筑减少,一片相对开阔,依然隐在晨初朝阳中的地区出现。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随着列车前行,开阔之地逐渐将本身面貌展示给了众人。
初的旭照耀下,看不出原本颜色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有澎湃激昂的浪,平静和缓,耀人夺目,开阔包容。
“五千年的古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