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章 第一百四十课(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元朝的官制会精简、而且啊……估计管理也很松散。

毕竟两方文化差异太大了,就算是同化,一时半会儿的几十年也不可让蒙古们都习惯汉族几千年来的积淀啊。更说那些统治阶级的蒙古贵族们,估计也不屑于识汉文学汉礼了。

想让少数民族掌了权的贵族们也习惯华夏中原大地数千年来的东西,感受些“文化”,估计还得再有几百年的杂居同化,潜移默化改变认知吧。

李晓诗道:“中书省,就是中央的枢纽机构,地方上的事务都会上报到中央,然后中央委派官员下去管理,些被派下去的官员们都是带着‘行中书省事’的头衔的,也就是行省的全称。”

把笔挪到了地图上,开始写字。

河南、陕西、四川、甘肃……湖广。

共计十个名称,写在了十个位置。然后在山东河北那边画了个圈,写上了“腹里”的字样。

“在元朝的时候呢,他们把山东山西河北叫做腹里,个是直属中央中书省的,其他的就大致分成了十个行省,由中央分配官员下去管理。行省制度在忽必烈的后期就没有了中书省的官衔了,变成了地方最高的机构,然后行省下边还是路府

州县些的设置之前讲秦朝的时候就说过,郡县制影响深远,那到里其实还是一种在个基础上的改良,而我们现在的省制也是从元朝些行省制度发展来的,包括像是河南啊陕西啊四川啊些省份的名称,我们至今也还在呢,还有‘江浙地区’的种说,也可以出来,行省制度在华夏历史上影响有多深了!”

旧事重提郡县制,但已经过去了久,诸多个秦朝位面中,再没有一个会站出来说个设置不好、不对,而应该继续分封了。

李晓诗一直在讲的是什?

是“历史”。

是华夏的历史。

历史还不让明晰什是对什是错吗?家都了几千年,无论如何也不会是错的太离谱的政策了。

不过什行省制度嬴政却没打算拿来借鉴一下。

凡事还是要合适自身最好,大秦现在没有那多土,也没有那多方面的需求,刚从春秋战的分封制过来,总得慢慢过渡的。

他可不是什脑子一热就上头的少年了。

所以听过也就了了。

李晓诗还在白板挂着的地图上写写画画,在华夏东南下方圈了个圈:“里,是澎湖列岛以及琉球。在时期,吴就派到过里,是第一次有明确记载大陆和琉球建立联系的时刻,然后后边的隋朝,琉球和大陆经常互通贸易,现在到了元朝,朝廷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理些地方是我们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有中央机构在台湾设置建立行政机构,标志着台湾、也就是琉球正式归于华夏政权的管辖。”

“除了边呢,还有西藏地区”黑色的记号笔转了个位置,又勾出了几个字形来,“宣政院辖地,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特设置了一个叫做宣政院的机构,在西藏也设立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各项事务,宣政院同时还掌管着内大大小小佛教相的事务同样也就是从里开始,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

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太过于枯燥,不管是什行省制度还是什对边疆管辖的内容,都让老师在讲些内容的时候引得不少学生们两眼空空,李晓诗对此深有体会,但却不知道该怎样让的观众们不至于觉得无聊到听不下去。

毕竟都是固定的内容,那课本在描述元朝一课的时候也是长篇大论的枯燥文字而且也确实蛮重要的。没办“魔改”或者“润色”。

不过好在,李晓诗的观众们不都是像他们班同学一样把些只当做历史待的,更多的是想要从里头学到点什的,所以在种“纯干货”的直播片段里,大家听得也算认真。

哦,不感兴趣的早就没听了,放个背景音在那里,做自己的活计呗。

“是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政策,对我们华夏统一多民族家的发展有着促进和巩固的作,元朝嘛,虽然只有九十多年,但是它带给华夏的是一个各民族交融的大前提,让各族之间的联系和生活都密切了来。”

“不过也不全是好事。”李晓诗合上笔帽,坐回桌子前,摇头道,“元朝的四等制本质上是民族歧视政策,引发了很多社会的动荡,也为之后的元朝覆灭埋下了祸根。再加上元朝的管理其实都很松散,但土又大,导致管理层以及百姓们等等不同的群体中又都有许多许多的矛盾产生,都助力着元朝的灭亡。”

“所以呀,还是那句话,大家在待事的时候,都要多多注意事物的两面性哦!”

李晓诗把课本笔记本都收来:“元朝的内容课本上的章节并不是太多,于它的政治以及统治方面,到里就结束了我们次的直播结束了,于元朝朝廷的内容也差不多结束啦!”

“之后的两节课一节是讲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的,一节是讲科技以及中外交通的……”收完东西,对着镜头露出微笑,“我接收到了一位观众的建议,所以决定把两节课串在一,并开一次直播。唔,就差不多还是特色课的形式吧!不过呢,个特色课可要比之前的更有‘特色’一点……”

“具体怎操作我还没想好,大家等我之后的消息吧!再见啦~”

随着李晓诗话音落下,夜空中天幕画卷消散,各朝各代的观众们也都习以为常地去忙自己的事了该睡觉的睡觉,该加班的加班,该偷着卷的偷着卷。

但在差不多晚上十一点多、接近子时的时候,仍然开着小天幕观直播回放或研究什东西的众都听到了一声轻微的响动,很陌生,没听过,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天幕里发出来的。

而睡着或者闭了小天幕的观众们,腕处都不着痕迹地微微一亮。

众不明所以,纷纷好奇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