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章 天幕重现1(2 / 2)

加入书签

他这动太大,把殿中兀自吵得不可开交的众臣都惊到了,众人纷纷侧目,只见他们陛下一句话也没有,拂袖走下来就往殿外走去这可吓坏了一群人。

他们面面相觑,都在用眼神质对方:是不是你这家伙又惹到陛下了?

刘彻站起身的下一秒卫青就跟着站了起来,明明已经是大将军,他却始终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极底,恭谦无比这会儿一言不发跟着刘彻就走了出去,寸步不离。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被路过的舅舅踢了一脚,霍去病醒神得也极快,刚睡醒的迷茫瞬息从他眼中消失,一双眸子黑而亮,抄起衣摆就冲了出去。

殿中众人面面相觑了十几秒,虽然不道是做什么,但也都跟着走了出去。

反不管怎么说,那两位都出去了,陛下就算之后想要怪罪他们擅自跟随的题,也得想想那两位他肯定不舍得罚、那为什么不出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事?

唐,长安。

李世民在检视出海归来的军队皇商们带回的新粮食,恰逢天上一暗,旋即又明,他下意识抬头

天空之上,一方熟悉的水色幕布徐徐展开。

他一愣,不远处,已经稳了许多的李承乾连带喜色朝这边走来:“耶耶,是天幕!”

周围的人群也都仰着脑袋,呆呆望着天上的巨幕,很快,此起彼伏惊喜的呼就响了起来。

“是天幕!小仙童要回来了?”

“天幕出了,天幕又一次出了!”

“小仙童是不是也要出来啦?”

“三载了,过去三载了啊……”

……

唏嘘与感慨不一而同,但其中包含的激动和兴奋却是出一辙的。

有人都目光炯炯,牢牢盯着天上的水色巨幕,等待着其中新的画面出。

小仙童要出了吗?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小诗呢,快点让小诗出来啊!”

明,洪武年间,北京。

把马撒开任由它自己去吃草喝水,朱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抬头望着天上。

他是在拉弓瞄准一只鸟的时候留意到天空上的异样的,那熟悉的巨幕出,他箭脱弦而出,都空射了什么狩猎,先放在一边,还是天幕和李晓诗要一点。

跟李晓诗那边记载的历史有出入的是,朱这次没给儿子们都封什么权藩王,朱标还没去世,马皇后也活着,他还没开始发疯,那些开国功臣也都没杀,借鉴了其他朝代的政策,各边镇都是派只有军权没财政权行政权的将军去守,同时中央直接派人去监督、辅助,倒也把大明边防稳固得不错。

朱棣想得门儿清:他这辈子应该是当不了皇帝了。

朱对大哥看得跟眼珠子似的,比之前还过分,那他也乐得做朱家的一柄尖刀,反他本来对那个位置就不感兴趣啊。

以他就自请来了北边,在军营里一点一点靠军功往上走,但下相对比比较太平,那他每天也就都只能单调训练。

朱棣着训练着自己的功夫,研读兵书,准备以后给大哥去打天下,或者往外开辟海外“市场”也行,奈何在天下还蛮太平的,大明的国力也暂时还不支持他去北边大闹

日复一日的训练太无聊,他早就想李晓诗想得不得了了。

在天幕终于出,朱棣可真是兴奋不已。

“小诗快出吧。”

宋,洛阳。

赵匡胤两鬓生出了不少白发,从奏折堆里抬起头来,既累又乏:“土丈量的事情进度何了?不是说近日能回?到哪了?”

这几年来,宋和辽人一直就那么对峙着,两方简单签订了暂时的“和平条约”,他也没去打,先整治起了内务。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题。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土是个大事,一年半载还真完成不了,光是丈量就得花好多时间,更别提还有那些五代留下来的大主们了,难的很。

赵匡胤每天每天,劳心劳力。真是对天幕无比怀念,要是还在,最起码能得到一些建议。

要不是严格执行着从李晓诗那里以及宋朝各大医处得到的养生计划,早就垮了。

身边的内侍还没回答他的题,又一个内侍就跑了进来:“陛下,天幕了!”

赵匡胤噔站了起来:“……随我去看看!”

历朝历代,无数人的瞩目中,那张既熟悉、又有点不太一样了的面孔出在了天幕上。

她脸上带着点苦恼,似乎完全没意识到有人能够看到她,和之前直播时的状态截然不同,喃喃自语。

“报什么专业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