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 / 2)
尤其去年发生大水时,将近秋收,大雨让百姓的收成很少,而今年下雨时,正值禾苗正抽穗时,这一场雨,几近绝收,要知道大水漫浸,水半月都不一定退下,现今麦穗已毁,今年可以说是绝收。
眼见农业即将颗粒无收,山东地区还有周边的粮价飞涨。
许多民众无钱买粮,有人家里有钱但是花不出去,原因就是此时恰逢朝廷欲整顿钱币制度,采取了极为严苛的手段,只能使用官钱,但是百《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城等三十一州县遭遇大旱,一些地方到六月初才下雨,好不容易地里的禾苗有了一点活力,八月又发生各种虫灾。
水旱灾害接连出场,眼见山东今年也要颗粒无收,康熙也没办法,继续赈灾,同时带领文武百官前往天台向上天为山东祈福。
说实话,他真的想知道,山东那块地到底如何惹怒了老天爷,要这般接二连三的嗟磨他的子民。
如果不是让刑部彻查山东档案,确认最近几年并无重大冤屈案件,他都要怀疑,山东是不是如戏文中那样被诅咒了。
这段时间,在接连的灾害侵袭下,康熙也放弃坚持“严守地方谷仓”的铁令,命各地根据灾情灵活赈灾,同时私下里也派人给张鹏翮送了一个牌匾。
佟安宁听说山东一些地方,居然将人和家畜一起买卖,当然不是买回去干活的,现在许多地方,对于一些人,只要让他们吃饱或者饿不死,就能将命给出去,和家畜一起买卖,当然是吃的,甚至犬羊的价格是人的十倍。
放任“人相食”的结果,就会让人作为食物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市场。
佟安宁初次听闻时,还以为是什么市井奇闻话本,后来一探听,居然是真的。
当然在自己恶寒后,佟安宁本着有难同当,也没有放过康熙。
康熙听说后,大怒,命人去当地调查,确认属实后,派遣官员全面接手当地赈灾,当地的官吏也被拿下。
九月,康熙觉得山东灾情已经减缓,民众需要回到当地,否则就要错过秋种,但是京城周围许多山东流民不愿回乡,他们聚集在京城周边,依赖粥厂救济,于是朝廷开展“送流民回籍”的政策,雇佣船只送民众回乡,并且送银两购买种子和粮食。
十月,新任山东巡抚赵世显以“饥民遍野”为由,请求让山东开捐纳之例,以求募集赈灾钱粮,朝廷并未允诺。
佟安宁听到后,一言难尽地看向康熙:“皇上,您这是什么眼光,怎么找的几个山东巡抚都这么……这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