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良苦用心(2 / 2)

加入书签

“请告知公子,在下一定不会辜负公子

?vip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无字惊鸿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变法以来,大秦的基本国策都是疲民、弱民等。不让黎庶家有余粮,这样才能乖乖种田不想其他。

这种制度在乱世好用,等过渡到太平时期,那就不行了。长此以往必然引起黎庶反抗,尤其是那些没经历过打压的六国之民,他们适应不了这么严苛的政策。

扶苏并不认为秦国的所有制度都是完美无瑕的,都该六国来学秦。

取长补短才是长久之计,骄傲自满只会故步自封。

既然齐国的《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或许维持现状并不会导致事态变差。

毕竟秦国这么多年都走过来了,也没出事啊!

冯去疾起身向长公子深深一礼:

“此前是某误解公子了!”

王上是开疆拓土、奠定基业的霸君,长公子是安定民心、塑造盛世的仁君。

正所谓过刚易折,过柔则靡。一张一弛,松弛有度,这样才能使王朝长治久安。

冯去疾现在已经彻底懂了。

公子不适合打天下,他或许也不懂开疆拓土,所以才会在灭韩的时候为韩非说话。因为公子所站的角度不同,考虑事情的侧重点和大家不一样。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开疆拓土有王上在就行了。等到公子接手王位,恐怕也不需要他去扩大版图,那他的仁政就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扶苏微笑: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为了给原主擦屁股,他真是付出良多。

谁说秦皇扶苏没有军事远见?始皇的儿子怎么可能只满足于区区六国之地!

国库空虚的时候,大秦都能东出吞并天下。到他这里国库充盈了,让他老老实实守着一亩三分地,做梦呢。

始皇驾崩时,不少名将还很年轻。不把他们派出去继续扩充领土,岂不是浪费了?

现在的天下局势和汉初不可同日而语。

汉初时因为秦末乱世打得名声凋敝、军事实力大退,这才导致从汉高祖到汉景帝都得憋屈地靠和亲来安抚匈奴。

然而之前的战国一直到始皇驾崩,秦赵两国都是压着匈奴打的。要是在这个基础上扶苏都没办法北吞匈奴,他哪还有脸自称始皇最器重的儿子。

冯去疾并不知道扶苏心里打着收伏匈奴的主意。

他只忧虑一件事:

“长公子的心是好的,但到底和大秦国策相悖。”

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扶苏这条路是承接如今国策的,没远见者只会单纯地觉得长公子与王上理念不合,不适合作为大秦的继承人。

扶苏知道冯去疾的言下之意到底是什么,他悠然地倒了一杯蜜水推过去。

“只要父亲不觉得我此举不妥,那旁人的看法又有何干?”

决定继承人的是秦王政,又不是那些只会叨叨的大臣。

秦王能看不出来儿子到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无字惊鸿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