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2 / 2)

加入书签

太子刘据不明所以,却还是依言照办。

霍善伸手摸摸自家太子表叔的脑袋,小大人似的安慰道:“不要难过,太子叔你这么好,以后会有很多很多好朋友!而且只要你们是真心相交的好朋友,就算了外也会惦记着你的,说不准一到地方上就托人你送信了呢?你我和师弟

才分别几天,师父回时我也让师父帮我带了许许多多话师弟!”

卫登几人都得瞠目结舌。

怎么还摸太子脑袋啊!

霍善哪怕已经大汉最尊贵的人都认了一遍,心也是没多少尊卑高低观念的。

只道太子叔因朋友离开有些不开心,所以学着师父们安慰时的动作和语气来宽慰刘据罢了。

太子刘据也怔了怔,接着忍不住轻笑起来:“好。”

难怪父皇和舅舅们都这么喜欢这个小娃娃。

霍善见自己成功开导了失朋友的太子叔,顿觉格外有成就感,拉着自己几个小表叔浩浩荡荡地前往本次家庭集活动场地。

等到了地方发现一切都准备停妥了,又浩浩荡荡地寻刘彻几人一起来包粽子!

刘彻昨天本来就只是随口一应,没想到今天几个小孩真来催到场,顿时有些啼笑皆非。

今儿还准备召些文士过来听们吹嘘一下上林秋景,不过既然要纪念屈原,也该准备几个文手才是。

可惜司马相如不能来。

刘彻沉吟片刻,派人枚皋等人召来。

枚皋等人本来还以这次也是寻常的遛遛弯、喝喝酒、写写辞赋,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桌上摆着许多……盛着生糯米、生黍米和生肉的盆,肉是腌制过的,远远就能闻见香料散发出来的香气;那生糯米也是淘洗过的,不同盆的糯米还混杂着的豆子或枣子。

霍善本来还觉得准备了这么多竹叶和这么多糯米,光靠们几个人可能包不完,一刘彻还喊了这么多“帮手”过来,马上跑上和刘彻表示大家要按自己的喜好分组,喜欢肉粽子的坐左边,喜欢甜粽子的坐右边,甜粽子肉粽子都喜欢的坐中!

霍善表示自己肯定得坐中,一准两种都喜欢吃!

刘彻乐道:“你的想法还挺多。”

这场盛大的包粽子活动既然是霍善起的,刘彻还真照着的意思让众人分组动手干活。

自然是和霍善一起坐中。

帝王怎么会有自己的喜好,当然是甜的肉的都喜欢!

众文士:?????

不是,我的夸夸文都准备好了,你让我来包粽子?

刘彻见众文士有些反应不过来,让霍善们讲解一下这次包粽子活动的重大意义。

霍善懵了一下,才反应还扯着纪念屈原的虎皮来着。立刻绘声绘色地将屈原沉江这个令人沉痛的典故讲了一遍,并表示这是地方上的人了纪念屈原而创造的食物。

本来大伙只是以竹筒储米投入汨罗江,后来有人梦见屈原说有蛟龙和争食,这些米是一点都没收到,这人将自己的梦广而告之,人们才逐渐开始用粽叶包粽子来纪念屈原!只要们粽子裹得牢牢地,蛟龙就抢不走啦。

座中有个叫司马迁的,曾经感怀屈原之死而环游其流放之地,最爱跟当地人打听当地各种往事习俗。本坐在末座,听着听着却不由自主入了神。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司马迁等霍善讲完了,不由追问道:“不这是那个地方的习俗?”

霍善转,只见问话的人才二十多岁,乃是文士之中年纪最小的。答得很干脆:“不道!”

司马迁:“………”

见司马迁是个充满好奇心的人,霍善热情地分享起李时珍讲过的粽子起源:“一开始粽子是拿菰叶包的,应当是在长菰叶的地方吧!”

司马迁一琢磨,屈子行经之地确实产菰米,前些年重走屈原流放路经过时还吃过长沙的茭白来着。

司马迁道:“我道菰米和茭白好吃,却不道菰叶还有这等用途。”

霍善也是听过茭白的,只可惜是在学寄生虫小课堂时学到的,以至听到司马迁这么说后罕有地没问怎么个好吃法,而是紧张地追问道:“你吃的是生的还是熟的?”

说着还颇警惕地向司马迁的手。

听说寄生虫这东西很多都是粪口传播,万一司马迁上完茅厕没手洗干净,岂不是祸害了粽子!

司马迁:?

总感觉自己被嫌弃了。

司马迁回道:“熟的。”

霍善这才松了口气,可还是担心人多手杂遇上不爱干净的,是转过脑袋和负责出人出米的本次纪念活动筹办者太子刘据嘀嘀咕咕起来。

太子刘据命人每个人端水净手,务必不能有任何漏网之鱼。

也过《寄生虫图谱》,怪可怕的!

而且就算不提寄生虫,光是霍善说的什么“粪口传播”听着也很人。

吩咐完了,太子刘据向司马迁的眼神变得怪怪的,耳边总萦绕着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