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2 / 2)
元明时期推广开去的棉纺技术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黄道婆的改良。
黄道婆,厉害得很!
霍善听说是个这般厉害的老人家,《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黄道婆的,唯有李时珍能跳出来给霍善介绍:这位黄道婆可了不得,她在崖州与当地人打了三十几年交道,从她们那里得到不少启发,并把一手精湛的棉纺技术带回江南地区。
元明时期推广开去的棉纺技术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黄道婆的改良。
黄道婆,厉害得很!
霍善听说是个这般厉害的老人家,也是十分期待黄道婆的到来。
双方见面以后,黄道婆有些讶异,似是没想到霍善会是这么小的娃娃。
她一生无儿无女,年轻时也曾羡慕过别人儿孙绕膝,后来待在崖山见证了一个王朝的覆灭,那种羡慕渐渐也就淡了。
如今这样的世道,便是她有儿女侥幸来到这个世上,日子也不知会过成什么样。
目前也就李时珍常驻在江夏郡,所以黄道婆暂且还是交给李时珍来负责。
其实黄道婆的病并不严重,毕竟李时珍知晓后来发生的一切,黄道婆后来还长途跋涉回到了家乡,用十几二十年的时光把自己通晓的纺织技术传播开去。
眼下她只是偶感风寒以及心绪难平罢了,若非心中有诸多思量,她也不会在定居崖州三十余年后毅然返乡。
李时珍把后世对黄道婆的种种夸赞搬出来宽慰她。
黄道婆微顿。
似是没想到自己能和嫘祖那样能因为一手纺织技艺流传到后世。
许多人在迈出那一步的时候,不过是想着尽自己所能做自己能做的事罢了。
得知接下来她可以待在西陵城休养一旬再回去,黄道婆感慨道:“听闻嫘祖出身西陵氏,不知与这西陵城有何关系?”
这可是个重大议题,后世光是西陵氏到底在哪个“西陵”就涌现出十来个竞争者,个个都说在黄帝时代咱这里才叫西陵,嫘祖当然是我们的!
涉及地域包括四川、湖北、河南、山西等地。
主打一个大家都能种桑,凭啥我们这里不能出嫘祖!
霍善是不考虑那么多的,听黄道婆这么一问,他马上兴致勃勃地说道:“没错,我们西陵城出过嫘祖!”说完他又惋惜起来,“可惜过了那么多年,许多风俗都淡薄了。不过没关系,我这就让人立个嫘祖庙,到时候组织几场嫘祖庙会,大家就会想起嫘祖来了!”
说着说着,霍善的语气都雀跃起来。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春溪笛晓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