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章(1 / 2)

加入书签

刘彻为人还是非常务实的,近些年因为打匈奴打到国库空虚,他已经想了很多办法来补贴国库。

比如发行皮币。

所谓的皮币,就是刘彻把自己在上林苑打猎打到的白鹿皮切成一尺见方的大小,往上头绘制一点令人不明觉厉的图纹,弄点令人不明觉厉的装饰,宣布咱大汉今年发行一款鹿皮纪念币。

一张纪念币价值多少呢……四十万钱。

没错,一尺鹿皮他能卖人家四《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批人去供奉茂陵了,他提倡薄葬有人会听吗?

不过既然攀比父母葬仪这种坏风气是孝廉制度的赠品,那么把孝廉制度考核方向从事死转为事生,那些在父母生前对他们不管不问、父母亡故后却过度在丧仪上下功夫的假孝子统统给他们来个倒扣分,应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厚葬风气了。

至于达官贵人想往自己墓里藏金银珠宝,这就没什么办法了,毕竟刘彻自己都不愿意放弃往自己墓室里多塞好东西的想法。

刘彻听得直点头,最好是从他以下人人平等,所有人敢搞厚葬统统倒扣分。

另一边,霍去病还真带着霍善出去遛弯。

霍善也不算欺君,每次霍去病休沐日过来看他,都会带他绕着西陵城巡上一圈,看看有没有谁敢在他们父子俩眼皮底下作奸犯科。

偶尔霍去病来得早,还能带霍善出城去巡视乡里,也算是他们的日常亲子活动。

等到离太守府远了些,霍善才和霍去病说起自己的新念头:他想搭个戏台子在庙会上唱戏,找苏轼和袁枚他们帮忙写几出《真假孝廉》《曹操发墓》之类的戏文,庙会时搬到戏台上演给百姓和刘彻他们看。

再来几个《包公案》普普法也挺好,反正袁枚他们认识的人多,完全可以好几个人一起写。

故事背景当然是虚构的,司马相如不就虚构了子虚乌有这两个人物吗?

既然是面向百姓的,这戏文应当用大白话来写,尽量别那么文绉绉的,意思到位就好。

正好在庙会上热闹热闹。

只要戏文讽刺到位了,薄葬之风应该从他们江夏郡刮起!

薄葬这一点其实孔子也是赞同的,他也认为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倒不如“礼不足而哀有余”。

但是儒家发展至今已经不以孔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像孔子的后来者荀子推崇“事死如事生”,认为这样才算是至孝。

就连说出“民贵君轻”的孟子也会为亡母准备高规格的棺椁,认为君子没必要节省安葬父母的钱财。

至于后面那些为了被举荐为孝廉用力越来越猛的人就更不必说了。

霍善觉得那么好的黄金,还是留在市面上流通比较好!

最好能让他皇帝姨公也瞅瞅。

毕竟据不愿透露姓名的李某珍所言,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春溪笛晓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摸金校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