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章(1 / 2)

加入书签

马秋练听到皇帝这么说,便是不行也要行,大不了她拉着外祖的衣袖哭。

“圣上请放心,我会全力以赴。”马秋练郑重道。刘隆赞赏地看着她,点一点头道:“女史慷慨任事,不让须眉。”

邓绥在一旁笑,问:“大儒来了,你准备将人安排到哪里?”

刘隆笑回道:“大儒一人可抵广厦华宇,入茅篱寒舍则蓬荜生辉,何愁没有居处?”

邓绥无奈地朝马秋练笑,道:《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孝廉考试的第一场出结果了,二百二十一位孝廉只有两位没有通过考试,其他全部通过。

按照去年的惯例,杨震将两份落选的试卷送到皇太后和皇帝的面前。刘隆看完,一张是白卷,一张答非所问辩论有德未必有才。

刘隆先拿起白卷,问:“这人是怎么回事儿?”

杨震回道:“这位考生在考卷发下来后突然晕厥过去不省人事。”

刘隆又问:“故意还是有意?”总有人想要寻求捷径,发现过不去后,就做滚刀肉。

杨震回道:“派太医看了,说是心悸晕厥。”刘隆闻言颔首,将两份试卷掷在桌案上,夸赞起杨震。

杨震欲言又止,待皇帝说完,眼睛瞟了一下写满字迹的试卷,问:“圣上,臣在乡野之中确实见到许多有德之人,因各种原因不曾习过诗书或者熟读诗书。如今孝廉以文取人,只怕……朝野有遗贤。”

刘隆闻言,一双眼睛认真地注视着杨震:“杨卿,孝廉选出之后是做什么?”

杨震道:“规范天下,牧民一方。”

刘隆闻言笑起来:“既然是牧民一方,必要懂文书才能布宣诏令上达民情。长官不识字不写文书,就容易被小吏欺瞒,到时受罪的都是百姓。”

“至于德行……周公辅政流言蜚语,时人谁又能相信他是一心为周?王莽谦恭礼贤下士,时人谁又知道他要谋朝纂位?大奸似忠,大忠似奸,真真假假。”

“若拿百姓去检验这些人的真实德行,朕不做这样的事情。”刘隆的言语掷地有声。

杨震闻言,神情一怔,良久道:“圣上考虑周全。”

刘隆不可否认确实有大德不识诗书之人,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凤毛麟角,更多的则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邓绥对于刘隆和杨震之间的对话十分满意。皇帝镇定自若将大臣驳得心服口服,这大臣还有正直之称。

“杨卿,朕与圣上有意在郡国开办学校,你有想法可以上奏表来。若文教盛行,卿口中的有德者不必再受制于文字。”邓绥道。

杨震闻言,心中一动,然后坚定道:“陛下与圣上英明。”

刘隆又问起这场考试考生的质量如何,杨震一一答了。刘隆听完点一点头。

全国大部分郡国都采用考试选拔的办法,将通过的孝廉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星辉映川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且即便是休沐的时间,她大姐也不定回来。

马秋练轻咳一声,道:“我们女史都是有假期的,假期要是用不完还能折算成平日俸禄两倍的钱帛。?me”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