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1 / 2)

加入书签

时光静流,文华门外的秘密基地,常乐已有一个多月未去。

朱元璋圣心难测,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疯,为保性命无忧,她必须愈发谨慎低调。

秋风渐凉,常乐出了从学堂,准备返回春和宫,途径御花园时,又碰见了在那等着的娴妃娘娘,她还带了大名公主。

常乐拎着裙角迈入石亭,与她见礼,“娴妃娘娘。”

李娴同样客客气气回礼,“太子妃娘娘。”《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好快,她都还没睡着。

常乐拥被坐起,生物钟袭来,困顿渐生。

自成婚后,她与朱标从未分床,帷幔里,方寸之间残留的是他,也是她的味道。

孩子,朱元璋有在嘀咕她和朱标的孩子......

按照历史记载,太子妃常氏应当是在洪武五年生太子嫡长女,洪武七年生太子嫡长子,那个八岁既亡的朱雄英。

关于他的早逝原因,没有任何记载,无从考究。

这是一个在明朝三百多年历史里存在感极低的人物,可明明,明明他才是最最根正苗红的正经嫡长孙。

常乐不自觉抚摸自己小腹,孩子,无论如何,于自己,于朱标,于常家,她必须要有孩子,且必须是儿子。

可她暂时还不想生,她与朱标才确认了彼此心意,她还难以想象自己做母亲的模样。

可朱元璋已心生疑窦,他真的是随口在李娴面前嘀咕么?

他有催过朱标么?

一个午后的时间悄然流逝,朱标回了春和宫。

自成婚后,朱标坚持白天无论多忙,必须回来同太子妃共进晚膳,乐儿也会从宫外回来,这是他们无声达成的默契。

秋日晴好,晚膳摆在院中的桂花树边。

朱标兴致颇高,他细心剔了块鱼肉放进太子妃碗里。

常乐看眼他,礼尚往来挑了块排骨喂给他。

朱标在外人面前从来温润的笑意,唯有在太子妃面前露出些许少年人的爽朗。

那么年轻的男孩子,对于传宗接代之事,应该还没有繁衍的本能需求吧?

常乐看着他,试探道,“今儿,我遇见了娴妃娘娘。”

朱标津津有味啃着太子妃投喂的排骨,“娴妃?怎么了?”

没记错的话,闺阁时期,她与李娴的关系很一般般吧?

倒是前次,她居然会帮娴妃母女,自家太子妃果然是个人美心善的仙女。

常乐装模作样舀了勺汤,“她又有身孕了。”

朱标深感意外,“我又要有弟弟了?”

这都第十三个了吧?

十三个亲王,得繁衍出多少个郡王?

养不起,实在养不起。

朱标:“乐儿,咱们当初还算少了,咱爹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陈与橘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么?

“您可闭嘴吧,口出什么狂言?”

李娴后知后觉有点虚,“那不是就跟你说么,难不成你还要告发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