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章(1 / 2)

加入书签

“赵娘子这生激动作甚,也不是我一个人瞧见的,大伙儿都在嘀咕呢。”

纪望菊看着一向温和的元慧茹反应那么大,被她一声呵斥给吓了一跳,小了些声儿道:“他们忌惮着大婿不敢说,可大婿是我们自家的人,我这不是才过来同你们说一嘴叫你们留心着嘛。”

“咱桃哥儿才有孩子,可不能叫人钻了空子去。”

“女子哥儿的都把脸半包着,一路上过来我都还没太留意着。”《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之间的那根定情信物簪子。

诸人看得发愣,今天下午吴怜荷回来的事情就传进了不少人的耳朵里,尚且未曾摆开了议论,竟来上这么一遭。

赵盼走到霍戍跟前,给他也磕了个头,唤人:“大伯。”

霍戍将少年拉起来,拍了拍他的肩。

他转头看向诸人,一字一顿道:“赵盼是我袍泽之子,今为侄儿,与我一家人。坎坷重聚,此后我不想听到一句说他们母子不是的话。”

纪望菊闻言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大棒骨也险些落地。

她哪里晓得事情竟是如此,猜可能是一家人,没想到是这样的一家人。

一众明浔村的农户,乃至于邻村的人也多少听过吴家的是非,当初是闹的沸沸扬扬,不过转眼十多年过去了,连赵盼都长成了那么个大小子,大家对吴家的事儿早有些淡忘。

今再听起,虽纪扬宗的话中能寻到不少赵长岁跟吴怜荷不和礼数教条的漏洞来,可有霍戍一言,谁也不敢多置喙一句。

如今谁不是仰霍戍鼻息而过,他说了赵盼是他的侄儿,是一家人,那便摆明了谁说母子俩不是,就是与他霍戍过不去。

大家能逃出来,能安定下,乃至今朝可以坐在这里吃好喝好都是依仗霍戍,谁敢胡咧咧。

“我就说瞧着这少年眼熟在哪里见过,如此一说,当真和长岁少时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可不是么,难为了怜荷这么些年。”

“今团聚了喜事一桩,霍兄弟,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纪扬宗道:“这些年吴家三姑娘拉扯着孩子不容易,却也生生把赵盼送去读书习字考上了秀才,若不是战乱,当有作为。”

他故意提及此事,更叫诸人意外,又还将人夸赞了一通:“吴家是会教养孩子的。”

事情便如此公开了出去,原本吴家乃至吴怜荷心里都还惴惴的,怕大家是在席面儿上做面子功夫,往后会有言语或是暗中瞧不上吴家。

不想倒还真不曾,对吴家一如既往,对吴怜荷热情,对赵盼也是尊敬,谁也没有异样目光。

也不知是因霍戍的缘由,还是因为赵盼有所功名。

许也是一方面畏惧霍戍明面上不敢如何,再来是赵盼年纪尚小就中了秀才,确有本事,难保将来不是个人才。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岛里天下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认祖归宗,谁晓得同州会动乱,现在虽已有秀才功名,却也没有太大用场。

别的她倒是都不怕,就怕连累了儿子的名声和娘家那头的子女,兄长倒都已经成婚,但还有个弟弟正当龄。

几人仔细商量着对策,未曾全然把事情定下来,下午些时候,上山的几人倒先回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