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章 约定(1 / 2)

加入书签

入府学报道的日期恰好与送大姐出嫁的日期起了冲突,该怎么办?

很简单,婚期提前就是了。

谢兰本人第一个给出答案。

随后,获得了包括刘氏在内的谢家上下一致支持,刘氏甚至还想让谢拾选日子。

对此,谢拾只能打出一个问号。

……这是什么离谱的建议?就算自家人觉得好,薛家人难道也同意这般胡来?

刘氏却理所当然,她《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玉章自然是聪明人。

他身边的朋友也是聪明人。见状,在薛玉章过来敬酒时,朋友啧啧两声:“摊上一位如此护短的小舅子,薜兄可是惨了。”

薛玉章收回目光,悠悠道:“爱屋及乌,小舅子如此护短,该是我之幸事才对。”

他爱护妻子犹嫌不足,又怕什么?

?

或许聚散离合的确是人生常事。

才送走了大姐姐,接下来谢拾又不得不面对更多离别??昔日同窗数载的师兄弟们,唯有他一人考上府学成了生员。换而言之,往后大家无法继续在一起念书了。

依旧是白身的方朋、吴跃、王临与擦线考上童生的赵自新转入镇上王秀才的私塾。

而徐守文则另有打算:

“我爹不是留了荐书?我欲往青崖书院附读,两年后再参加院试。”

且不说山长是徐夫子的恩师,即便没有这重关系,只说青崖书院在湖广声名远播,院试录取率年年攀升,有心举业者便不可不去。

若非王临几人自觉才疏学浅,难以通过青崖书院的入门考试,必然也要去试一试。

夜色渐浓,宾客尽散。

这人间也没有不散的宴席。

第二日一早,谢拾赶到码头,送徐守文离开。师兄弟二人一同念书多年,连节假日都很少分开,从前徐守文被小师弟监督着一起学习还嫌烦闷,如今却是万分不舍。

谢拾何尝不是如此?

再如何不舍,离别总会到来。

码头上,见谢拾脸上失去了笑容,郁郁寡欢的小模样,徐守文主动开口道:“再过两日阿拾你也该去府学了罢?可惜我不能送你了。”他说着倒真有几分遗憾。

“这么说却是我运气好,还有机会送师兄一程?”谢拾收拾好心情,露出个笑容。

初秋的凉风中,他举起手来,深深一揖:“青崖路远,愿君珍重。师兄此去,前程自宽。”

徐守文却趁其不备拍了拍他的头,在谢拾抬头怒瞪时三步两步飞快上了船:“等着罢,两年后咱们师兄弟再会府学!到时你若不是府学第一,可别说是我小师弟。”

??倒不是徐守文擅自对他严格要求,而是到哪里都卷得飞起的小师弟若是到了府学却落在后头,除非是被人调包了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