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难产(1 / 2)

加入书签

此次湖广乡试,府学中举者包括顾怀璋在内共有六人,而顾怀璋的成绩最为出色。

高中桂榜只是其一,顾怀璋还带来一个好消息:尽管并未夺得解元之位,可他年仅十七便中举,可谓妥妥的少年英才,主持此届湖广乡试的主考官范大人对他甚为欣赏,考教过学问之后,竟收他为弟子。

换而言之,过不了多久顾怀璋就得离开襄平,到他那位新鲜出炉的老师门下读书。

归来不过几《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大概是此次成功给谢拾带来了灵感,十一月的《致知集》上,他在诗文之外,再度不务正业写了一篇初探造化之道的文章。

不过谢拾不认为自己是在不务正业,他振振有词地表示,这怎么就不算格物致知呢?如此岂不是十分契合开创致知社的目的?

尽管难以理解他的不务正业,不过古来名士多有怪癖,何况本朝修道之风巍然,既然谢拾始终保持着府学榜首不动摇,所作诗词文章亦文采斐然、颇有大家之风,私下有点兴趣爱好似乎不算什么?

仰慕其才华人品的读书人直接分裂成三类:

一者为他不能专心致志研究学问而痛心疾首,视杂学为“蛊惑”其心的小妖精;

一者欣赏其文品人品,每每谢拾有新的诗文便反复诵读,不在乎其他;

一者追随他的脚步,竟然也对杂学有了兴趣。

最后一类人,大多都选择了加入致知社。

??而这就是后话了。

多姿多彩的太安二年已近尾声,年节前,谢拾与徐守文结伴而行,驱车回泊阳。

方才抵达镇上的谢记食卤,却发现往日生意兴隆的铺子大门紧闭,一个人也无。

谢拾惊讶不已:“午时方过,远不到关店的时候啊!难道三叔他们出了什么事?”

他面上不禁带出几分焦急。

徐守文道:“别急,咱们先去找邻里一问。”说着便一拉他往隔壁铺子里去。

隔壁杂货铺的大婶听他们一问,忙道:“谢兄弟和他媳妇收到口信才走不久??听他媳妇的话音,好像是他家大侄女要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