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孤臣(1 / 2)
转眼到了年关,各衙门照例封印放假,休沐十天。
永兴军路的大小官员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各自施展本事,请托在汴梁城内的至交好友,或者师门长辈,想办法将寇准弄回朝堂,或者想办法将韩青换掉,以免永兴军路,被这一老一小搞得官不聊生。
结果信送出去了,随信的年礼分量也足够重。甚至转着弯子,说动了前朝老相国吕蒙正出马,在过了年的第一场朝议上,就上书谏言官家召回寇准,以应对《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刀斩乱麻。而自家孙儿韩青韩佳俊,现在明显就是寇准手里那把快刀。
在韩重贵老将军熟悉的面孔中,凡是做了当朝宰相或者皇帝手中快刀的,最后罕有好下场。
道理很简单,刀用完了,早晚会被放进刀鞘里,或者直接扔掉。
朝廷不可能将永兴军路所有官员全都赶尽杀绝,留下来的肯定是七成以上。而这七成官员,没胆子恨大宋官家,也未必有胆子去恨寇准,却可以报复官家和寇准当初拿来砍他们的那把刀!
如此,哪天官家准备收刀入鞘了,老将军的孙儿韩青,立刻要面临群狼反噬的险境。
除非在担任永兴军路提点刑狱判官之时,韩青任何错误都不犯。否则,哪怕是芝麻大的小错,都会被人无限放大,然后上纲上线,成为他“居心叵测”,“欺君罔上”的铁证。
“来人,拿纸笔来,老夫要给佳俊写信!”思前想后,老将军最终决定,一边写信提醒孙儿注意官场险恶,一边在背后替他继续偷偷堵窟窿。
因为去年韩青当街殴打党项使者被惩处那件事,老将军跟他爷孙俩之间,关系其实有些僵。
凭借直觉,韩重贵认为,即便自己写了信,孙儿也不会认真读。
儿大不由爷,乃是人世间常态,更何况是又隔了一辈的孙儿。
做长辈的,总是希望,把自己一辈子的经验教训,都传递给晚辈。希望晚辈们汲取这些经验教训,不要待到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
然而,做晚辈的,却从来不会领情,直到真正撞上了南墙。
但是,哪怕被孙儿暗中偷笑迂腐,能提醒一下,韩重贵仍旧觉得自己多提醒一下为好。
万一这个孙儿,把自己的信看进去了呢?
自家这个孙儿,从小就特立独行,做事不喜欢按照常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