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夺城立威(1 / 2)
三日后,深夜,黄河北岸的王棺镇。
韩青奋力拉满角弓,俯身,将穿在箭杆上的油球于火炬上引燃,然后迅速将身体站直,对准王官镇的南门城楼松开了弓弦。
火箭离弦而去,宛若流星一般,在半空中拖出一条绚丽的轨迹。紧跟着,数百支火箭在他身后腾空而起,追随着最初的“流星”,落向王官镇南门城楼,转眼间,就将城楼上下插得满满当当.
火箭化作一支支蜡烛,照得城楼亮如白昼《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早就清醒地认识到,堂堂正正沙场对决,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是耶律隆兴这种百战宿将的敌手。
所以,他将心思全部放在了扬长避短上。
契丹人缺乏船只,也不了解水战。从禹城到濮阳,这数百里黄河,就是他的主场。
黄河两岸,他想打哪就打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坚决不跟耶律隆兴做任何正面纠缠。
辽宋交战数十年,辽军凭借战马,素来占据主动。而宋军习惯性地依仗城墙和堡寨,消耗辽军的锐气,然后在辽军不得不退兵之时,尾随追击。
这次,韩青却努力将主动性,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如此,即便战术上远不如对手,战略方面,他却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长期相持下去,东路辽军肯定会被耗成一支疲惫之师。
届时,坐镇澶州主持整个黄河防线的老将李继隆,岂能不懂得把握机会,给耶律隆兴来一记兜头闷棍?(注:李继隆,是李继和的亲哥哥。皇帝赵恒的舅舅。)
此外,对韩青本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他将通过攻打黄河沿岸落入辽军手里的城池,告诉耶律隆兴等人,自己那句:“凡天下有河流之处,韩某皆可去得”,绝对不是虚言恐吓!
这个时代,大宋境内的城门多为木制,敌楼也以实木为框架。辽国境内的城门和敌楼,更为简陋。
自己花多长时间拿下一座大宋境内的城池,拿下辽国沿河的一座城池,耗时只会更短。
如果辽国君臣继续针对自己玩弄阴谋诡计,就要做好准备承受反击的代价!
至于汴梁,韩青迅速朝东方眺望了一眼,再度缓缓吐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