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章(1 / 2)

加入书签

陆老夫人是最心虚的,此地无银三百两般大声嚷嚷起来。

“哪有丢下?半年前我们计划出门旅游,不就是因为医生说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有助于孩子的康复吗?”

“对对对。”陆母连说了三个对,“怎么能够干丢下孩子独自出门玩那种事,我们不是那种人。”

事实真相如何,她们三个心知肚明。

当时苏彤提出出去旅游,陆老夫人心动不已,可看着天真烂漫的曾孙女,又一脸为难。

经过一番挣扎,一咬牙,说什么孩子是云姨从小带到大的,她们离了几l天也不会有问题。

最开始,还以为只是出门玩接天。所以陆母想了想,也敌不过出门游玩的诱惑,赞同了婆婆的话。

虽然她们做奶奶的和太奶奶的不在身边,但是父亲和爷爷还在啊。

苏彤听到两位老人竟然舍得孩子,还挺诧异的。

不过很快,前后不过一分钟,两位老人又反悔了,终究还是割舍不下孩子。

还是苏彤解释,可以带上孩子,还说出去走走对孩子的康复有益,她们才坚定了出门的决心,仿佛没说过要丢下孩子的话。

这事天知地知她们知,今日被苏彤不小心重提了。

陆老夫人和陆母是心虚的。

好在陆敏也只是看了她们一眼,就又开始玩自己的玩具。她其实也听不懂大人们在说什么,不过是大人们突然不说话了,才下意识看过去。

三个大人不约而同轻舒了口气,陆老夫人朝两人打了个颜色,几l人来到楼梯拐角处。

陆老夫人对她们,特别是苏彤说:“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以后说话注意些,知道吗?有些话虽然只是玩笑,但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说。”

她已经自动将半年前曾经生出丢下孩子出门玩的想法当作是玩笑了。

陆母也是当事人,自然非常认同婆婆的这个说法。

“妈说的对,以后也不能开这样的玩笑了。孩子虽然小,但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对。”已经达成一致的两个老人,眼巴巴看着苏彤,就等她表态了。

苏彤看着两个可爱的老人,实在忍不住了,紧抿的唇一点点弯起。

她乖巧点了点头:“我懂了,刚才确实是我说话不注意了。”

好啦,既然达成一致,这事赶紧翻篇吧。

-

两天后,全国夏季统一高考终于来了。

魏国豪所在的高中因为要将课室都腾出来做考场,所以高考前一天就回了家。

而苏彤,虽说不去送考,但也担心舅舅他们会不会惦记着这事,故而也在高考第一天开车回了魏家。

这一天魏光亮和孙红梅果然没有出摊卖酒,苏彤以为他们是惦记着表妹考试,正准备开解一一,一聊天才知道是酒卖完了,加上盘铺子的事也差不多了,他们决定在老家酿多几l坛酒。

苏彤坐在厨

房门口和在厨房忙碌的舅妈聊着的时候,魏国豪挑着一担木柴回来,看到苏彤很意外,也很高兴,跑上前左一句姐又一句姐。

苏彤终于体会到了嘴甜的男人有多可怕,她不想自己的意志被甜言蜜语瓦解,于是指了指客厅的方向:“我带了些好吃的回来,你赶紧去拿来吃吧。”

魏国毫高兴坏了,丢下扁担屁颠屁颠跑进屋。

苏彤问舅妈说:“国豪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回来的,正好,家里的木柴用的差不多了,就让他去山上捡捡。”

孙红梅说话的时候手没停过,烧得旺旺得柴火,烤得她额头直冒汗。

正是因为厨房太热了,她才不让外甥女进来。

亲眼目睹,苏彤才知道原来酿酒这么麻烦,耗时这么长。现在天也热起来了,一旦要酿酒,就得呆在烤炉一样的厨房里一待一天,也不知道会不会中暑。

苏彤说出自己的担忧,孙红梅笑道:“你当舅妈事傻瓜?不会跑到院子里透气?”

孙红梅告诉她:“放心吧,你舅妈干活最会注意着自己的身体了。当年还是合作社的时候,村里也组织过妇女们酿酒。大夏天的,要酿几l百斤酒,还得三天酿完,那不得没日没夜。好几l个妇女都累倒了,你舅妈我直到酒都酿完了还生龙活虎。”

苏彤被她说的逗笑了,才和舅妈聊了几l句,刚才进屋吃东西的魏国豪就又出来了。

他已经在家做了一天苦力了,因为酿酒耗费木柴,其他的他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只好负担起了上山捡木柴的责任。

这时候森林砍伐已经管得比较严,村民们不敢像以前一样随便砍伐树木,只能砍点不影响树木生长的枝枝末末,或者捡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枯死的树干。所以魏国豪这个任务并不轻松,有时候爬了半个山头,才能一担柴回家。

不过他也不喊累,想的都是趁着自己放假在家,多帮父母干点。

魏国豪问苏彤:“姐,你没那么快回去吧?”

“才刚来呢,下午再走。”

孙红梅则骂他:“你姐才来,就想赶她走?”

魏国豪连忙解释,生怕表姐误会:“不是不是,我就是怕我去捡木柴的时候表姐突然走了。”

说着,他又对苏彤说:“姐,我再去捡一担木柴,很快就回来的。”

苏彤看着他都没歇一会,心疼道:“歇会,别干起活来不要命一样。”

魏国豪嘿嘿傻笑:“我不累,壮着呢。”

说完还对苏彤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手臂肌肉。

嗯,确实壮壮的。

魏国豪肩扛着扁担走在村道上,有几l个孩子突然跑了过来,国豪哥国豪哥的叫。

“国豪哥,我看到你表姐的车了。”

“国豪哥,你表姐回来了,是不是给你带了很多好吃的?”

这话才是几l个孩子的心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