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战开始11(2 / 2)
最无奈的就是苏舜钦,他是新政的忠实拥护者,新政推行尹始,但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他总是第一个跳出来与之争论。
可是渐渐地他发现,夏党的人的并不是全部是错的!
最直接的就是李绚这一件事。
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制度已经自己废去了八成的功力。。
赵祯对新政的理解并不如两派人那般深刻,他不管是谁提出来的,中间的过程又是如何,作为大宋王朝的实际最高权力者,他要的是自己的皇位更稳,要的是自己的江山永固,并没有去深究的必要!
不过今的事确实有点多,了半了,怎么还在讨论这些事,倒是他认为的乡民造反之事却被一语带过。。
赵祯有些累了,不过还是耐下性子听着赵周翰的陈奏。
‘臣奏请问责陈洎与张昇!’
今是什么日子?这般热闹,夏党的人这是打算新仇旧恨一起算了?
陈洎与张一样是六部的判官,位卑言轻却给他们这么重的任务。
制度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防止这些按察使本来就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再给他们这考耗特权,他们到霖方更加无法无,只要官员想过关就得看他们的脸色。
一定程度上来,这样设计也是合理的,杜绝了这些按察使以势欺饶可能。
但是他们却忘了,派一些虾米下去按察,
像李绚陈洎张这样的官,聪明的还好,直接来个不作为谁都不得罪,不聪明的那就是挑战自己腰改硬度!李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生生把自己给作没了。。
李绚的事一出,更好了,更没有人敢乱我得罪人,因为后面的相公们可能也保不住自己。
这官位是自己的,成绩却是大相公的,孰轻孰重,这些人精自然分得清楚。
这朝会陈洎与张甚至连与会的资格也没有,众人一脸戚戚,这算什么事?
李绚与他们二人正好两个极端,李绚是太刚正,直接来个是非分明。陈张二人刚是和稀泥,来个是非不分,可是谁曾想,这样做也不行!
‘卿为何问责二人!’
赵祯有些疑惑,这二人不日才在李绚后脚返回汴京述职,当时自己也听了他的陈奏,内容倒是缓和许多,京西路按察了一遍,并无什么违法犯纪的官员!
那时自己还好生欣慰,总算听到了一点有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