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生意伙伴(2 / 2)

加入书签

。”

孙厚补听到这个产量的时候,看实还是被下到了。

当年在固原,他们一个定川寨的人每天往死里干,不过百来把武器,还要兼固做一点铠甲,那时候他自己觉着,可能工匠们的产量就这么点吧,毕竟天家都不是吃饱了偷懒。

后来澎湖时期的产量他倒是没有关注过,毕竟那个地方他自已也没有上去过。

第一次听到夷州的产量之时,与固原当初形成了巨天的反差。

我们还能生产许多的农具,不过农具一般不介意去实,因为这玩意要是回炉再打打,那就是一把好力,你知道的,农具可卖不上什么好价格,可是一折腾,便能让一个普通的铁匠赚上好些钱!,这个我晓得,不过,现在夷州岛上的武器与方师傅打出来的品质一样?,梁川脸上自信一笑。

这是自然,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么回事,我记得原来产量上不去是因为工艺。

难道是你们改进了那治铁的炉子,所以产量上来了?“是的。

,梁川也不怕这工艺外泄,这手艺至少孙厚朴是看不懂的隔行如隔山:就算他学了治铁的手艺,他也没有焦炭,一样没有办法治出钢水来!再说了,他可不仅是改进了治铁的技术,钢铁的治炼技术改进了,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大爆发!别人能学到皮毛,里子可没那么好学,这世上最痛苦的就是,明明看着人家在疯狂地进步,自己却无能为力。

孙厚朴眼晴亮了起来,在清源早就传开了方家铁铺的名声,他们打制的武器与农具质量非比常,许多江湖人士甚至专程来挑选一把称手的刀剑防身,在江湖上,这些刀剑的口碑就像梁家治下的港口一样过硬。

许多人后来专程还来清源就是为了买这样的刀剑,可是方家铁铺与梁家的港口仿佛一夜之间,一起消失不见。

所有的刀剑武器都有当年的品质,你是如何做到的,难道你手下有这么多的工匠,不可能!,梁川说道:‘我的武器你都可以试试,要是不过关,假一赔十,就是这么自信!,梁川这么一说,孙厚朴倒是来了想法好的东西这世上从来都不缺买家,就像他们家的茶叶一样。

他孙家的茶叶一般都是走私到北地,卖给那些契丹的权贵,也有一小部分转了好几手,卖到党项人手中。

孙厚朴也清楚,走私茶叶与走私刀剑一样,结果都是死路一,只是大家觉得武器死得更快罢了。

有些问题看似很复杂,理顺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