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七九章 大胆计划续(1 / 2)

加入书签

“所谓飞钱,便是可异地汇兑之钱。比如京城某商贾将百万钱交给谢家。谢家出具条据给他。他去往会稽之后,便可在会稽谢氏老宅账房那里,凭借条据将钱就地取出采买货物。对于这位商贾而言,岂非只需要携带这一张条据前往会稽,根本无需担心路上的财物安全。轻便快捷的抵达会稽郡,钱便在会稽等着他。采买货物之后,雇佣本地车马回京城便可。一来一回,省了一半的风险和大量的时间。而中间只需要谢家的财力支撑,以条据为凭便《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都会配合和参与进来。或许会有,但定是少数。”谢安道。

李徽笑道:“若是我出面,自然没人肯相信我。但若是谢家出面便不同了。又或者联合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一起做这个局。则号召力和信任度不言而喻。谁会不相信王谢大族的实力和公信力?无论德望实力,都无可置疑。四叔你说是不是?”

谢安看着李徽微笑不答,心道:这件事是好是坏老夫都还没断定,怎么可能会出头做这件事?老夫都不太相信能成,怎能让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相信?

李徽继续道:“这件事必有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一开始众人观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总有人会相信,会敢于尝试。一旦存入钱款者得了利息,汇兑钱款者得了便利,口碑自然会发酵。正如我之前所言,谁愿意将钱放在家里看着钱一年比一年,一个月比一个月的贬值?能存在王谢大族的钱庄你,有王谢大族的实力和声望作为保障,有凭有据,生出利息来,以钱生钱。且又证明是真的话,此事很快便会成为推广开来。有利且有保障之处,必是趋之若鹜的。”

谢安点头道:“这一点我相信。但是,你将这么多钱吸纳进来,付出利息。这利从何来?靠着放贷和飞钱收取的费用?我恐怕你三五年内也难以相抵,更别说挣钱了。正如你所言,百姓一旦趋之若鹜,将钱存入钱庄之中。存的越多,你付出的利息越多。而你又打算拿着大笔的钱支付民团费用,这一来一去,亏空更甚。一旦百姓大批取出钱来,连本带息的取出去,则你拿什么支付?莫非要我谢家砸锅卖铁,将我谢家产业搭进去么?”

谢玄在旁听得冒了一身冷汗。若不是对李徽的人品极为信任的话,几乎要以为这是李徽再给谢家下的一个陷阱了。如谢安所言,存入的钱连本带息要归还的时候,那岂非是大灾难。别说李徽还要从中拿钱支付大笔的民团所用了。就是放着不动,最终也是要付息的。这利息钱到时候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谢玄本以为李徽听了这话会立刻意识到他的计划是不成的,定会自己推翻自己的计划,谁料想,李徽却笑了起来。

“四叔,这种担心,实属多余。这本就是一个钱款滚动,源源不断的事情。百姓今日存钱,明日取钱,实属正常。并非今日全部百姓将钱存入,之后便无人来存钱了。钱庄每日都有款项流入,也每日都有款项出去。张家存钱,李家取钱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大苹果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便,也不便捷,当中更有许多麻烦和纠纷。钱币对一个国家而言,那是交易汇通之物,那是不可或缺的。混乱之后,会带来诸多的弊端,想必四叔比我更明白。”

谢安微微点头。李徽说的都是实情。朝廷不铸币是事实。大晋沿袭旧制,苟安东南,没有眼光。整个大晋都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在许多方面都没有积极创新的心态。铜钱用前朝的,制度用前朝的,几乎都是混日子的心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