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2)
唐朝以军功升迁最快,却也有好有坏,一方面能保证大唐武德充沛,将军不怯战,将士不畏死,另一方面却也难免造成有边将妄图军功便故意挑起战火之事。
这个方法并不是完全错误。汉朝和唐朝都是这个方法,从汉朝开始,就流行使节肆意挑衅他国,然后激怒小国杀汉使,汉朝便师出有名灭了小国的“风俗”,唐崇尚汉,自然也把这个开疆扩土的办法有学有样学了回来。
缺德但是有用。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私自募兵,囤积粮草,囤积战马,在军中打压汉将,提拔自己的亲信将领,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触目惊心,随便哪一条扯出来,都足以给他扣一个大逆不道的帽子了。
一件事还能说巧合,但是这么多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加起来……杨国忠在心里嘀咕,这该死的杂胡怎么好像真跟要造反一样。
杨国忠被自己这个猜测吓了一跳。
同时心里却也还有些侥幸,这小二十年了,李林甫和他污蔑过这么多人造反,也没有一个是真造反啊,总不能这么巧,这回就真反了吧?
心里怀着侥幸,可杨国忠的身体却还是很诚实地走入了兴庆宫。
无论安禄山那个杂胡是真造反还是假造反,于情于理,他都该在圣人面前参他一本。
倘若是真造反,那圣人杀了安禄山也不亏,倘若是假造反,那安禄山被他找到了这么多证据,死了也就只能算安禄山倒霉。
勤政殿内,李隆基听着杨国忠禀告安禄山造反的罪证面上划过了一丝不耐烦。
“国忠,朕知道你和安禄山的关系不好。”李隆基面无表情,语气中带着警告的意思,“胡儿对朕忠诚,朕心里清楚,胡儿这些年为阵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对朕有用,是大唐忠臣。”
“你莫要因为一己之私便攀扯胡儿。”李隆基坐在高座上,从上往下俯视着杨国忠。
这些年朝中出了这么多谋逆大案,其中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李隆基也不是一无所知。
论起玩弄权术,李隆基才是这些权臣的祖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