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偏见(1 / 2)

加入书签

在江上飘荡了一个多月,刚进了府又去拜了秦老夫人,宁姝回来便在两个丫头的摆弄下简单洗漱了一遭,骨头懒散地躺进了新床,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睡了过去。

莺声看着自家姑娘疲惫酣睡的脸,将帐子落下,便轻轻将门阖上出去了。

因着带着满身的疲惫,宁姝睡意沉沉,一夜无梦,睁眼时已经是大放天光。

自此一觉,一个多月的疲惫仿佛都被一扫而空了。

想着昨夜回来的晚,加上身子有些乏,姑父从官署回来地也晚,宁姝便没有来得及去拜会,今日恰好初十,是一旬一次的休沐,姑父便没有去上朝也没有去官署,正好便宜了宁姝。

自流芳阁到了主屋,宁姝到时,姑母和姑父也方用完早饭,丫头们正在收拾桌子,两人正饮着饭后的清茶,兀自消着食。

见宁姝来了,都放下了手中茶盏。

自十多年前茶圣对煎茶的改良,世人再不用饮那胡七八糟的杂茶。

茶圣未开创新茶法之前,时人喝茶倒不像喝茶,倒像是治病,一碗茶汤中,偏偏要加什么盐葱姜花椒桂皮大枣之类的调味物,一碗熬出来,人再一口喝下去,那股热辣冲劲,保管什么陈年老病都能去了。

当下人,除了口味古怪的就爱这一口的,便是寺庙的僧人,喜欢在念经打坐时来上一口提神了。

宁姝幼时尝过一次,自此再也不想饮第二口。

姑父秦远是个气态平和稳重,唇畔带笑的和煦长辈,虽现在年纪长了上来,蓄起了胡子,也能看出其年轻时的风度翩翩。

大概是宁姝外表的欺骗性太强,让人一照面便会觉得是个性子软和怯懦的姑娘,秦远对着这个妻家的侄女,甚至都不敢多说几句,生怕让小姑娘觉得局促。

哪知听这姑娘一开口,声音比妻子都亮,笑容比四弟家的珂丫头还多,秦远默然。

也不打扰姑侄二人的密语,秦远说了几句便走开了,去赴友人的邀约。

宁姝在流芳阁左等右等,也不见昨夜刚结识的秦家姑娘秦琳过来找她玩,被姑母看见了,问她,宁姝便说了这事。

谁料,姑母听完哈哈大笑,倒是让宁姝不解了。

“姑母笑什么?”

宁姝搬了个小马扎,坐在屋前的海棠树下,发髻落了零落的海棠花瓣却不自知。

宁氏笑罢,解释道:“那你不必等了,秦家有家学,上午家中子女都要去念书的,夫子严厉,那些姑娘们怕是不会有胆子逃学来寻你的,你大概要等到下午了。”

宁姝捧着脸,在海棠树下恍然大悟,立即将小马扎拿了回去,邀着姑母陪她去逛了坊市。

怨不得她也没看见姑母家的珊妹妹和五岁的琦弟弟露面,自然也是上学去了。

初来这盛京,宁姝也不能让自己闷在家里,拉着姑母,带着丫头婆子出去打发时间了。

起初,姑母走前还让宁姝戴个幕篱出门,宁姝摆了摆手拒绝了,她才不想戴这劳什子,扬州更是不兴这东西。

宁氏忧心忡忡地看着花容月貌的侄女面容敞亮地上了车,宁氏还是贴心地备下了幕篱放在车里。

宁姝先去了卖奢侈贵重物品的东市,想看看京城时兴的首饰头面是什么模样的。

正所谓扬一益二,宁姝父亲又是刺史之尊,宁姝家哪里又会缺钱花,来时宁姝还怕不够,带了不少银钱,用弟弟宁茱的话来说,足够她在姑母家挥霍几个来回了。

宁姝赏了宁茱几拳头,跟弟弟告了别。

盛京的花样与扬州却有些不同,好似汇集了些许西域特色,让这些首饰看起来更加新颖别致。

天子脚下,为了赚这些达官贵人的银钱,商贾们可谓是卯足了劲花心思,簪钗设计地花样百出。

就比如,宁姝手里拿的这支红玉玛瑙螃蟹发簪。

“姑母你看,这发簪是螃蟹样的,真有趣……”

宁姝从不小家子气,看中了什么便不会手软,尤其这种漂亮讨喜的小玩意。

宁氏看着这别致的小东西,也新奇了一阵,对着那红玉小螃蟹眉开眼笑起来道:“倒是个新鲜的,姑母给你买下来!”

宁姝连忙说不必,她此行带了许多银钱,倒是不必破费姑母。

但宁氏却不这样想,侄女初来乍到,她又作为长辈,自然不能小气了去。

宁氏坚持如此,宁姝倒也不好拂了她的美意。

出了这个叫玲珑坊的门,宁姝拉着姑母就去了下一家。

不远处,刚下了马的几个年轻公子哥将缰绳抛给随侍的小厮,一边说笑着一边走。

忽然,红袍少年身侧,靛青袍子的少年蓦地扯了扯好兄弟的衣裳,语气急促道:“二郎二郎,那是不是你家三婶……”

秦琅还在思索着给祖母和母亲买些什么,被好友那么急匆匆地一扯,耐心去了大半,恼声道:“是不是又与我们有什么干系,别吵!”

秦琅虽说着这样的话,但眼睛还是下意识往好友裴子风指得那边瞥了瞥,越过三婶宁氏,眼眸忽地在旁边柳腰款摆的姑娘身上顿了顿。

“二郎,那是谁?也是你家姑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