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章 惊艳的唱腔(1 / 2)

加入书签

此时大屏幕画面中出现几排字幕。

第二幕:【易水诀别】

人物:太子丹、高渐离、太子府宾客、荆轲、秦舞阳。

画面再一转,画面的正中出现一条大河,画面左边是腰悬佩剑的太子丹和持筑的高渐离,身后是一群束发带的太子府宾客,画面右边是负剑的荆轲,身边还有一位穿着剑士服抱着锦盒的小少年秦舞阳,角色旁边标注着名字。

徐明淮用旁白的声音念到:“太子丹得赵人徐夫人献上宝刃匕首,又收得燕国小有凶名的少年郎秦舞阳,令秦舞阳做荆轲副手。太子丹、高渐离和太子府宾客于易水边送别荆轲。”

此时音箱里传来苍凉哀婉的音乐,琵琶和古筝的声音层层叠叠,犹如大雨小雨打在水面上银瓶乍破,仿佛珠玉落在盘子里清脆空灵。有笛子的清扬悠远,有埙的幽深哀婉,有筑的惊雷挚电,以及那化不开来呜咽与和声,随着剧情时高时低,忽近忽远地不断延展。

徐明淮换成太子丹的声音,激昂地唱道:“周室衰微不共匡,干戈终日互争强…秦霸称雄图恒强,列国离心遭沦亡…(戏曲唱腔)”

台下的观众们原本已被徐明淮各种口技的表演代入到幕剧的情景里面了,此刻突然迸发出慷慨淋漓的悲鸣戏腔,那腔调里的韵律忽近忽远,悲伤和愤怒由弱变强层层叠叠传送到每一个观众的耳朵里,让人心神俱荡。

台下的观众有不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唱腔,既有京剧醇厚的味道,又隐隐有昆曲的清远悠扬。

“喔,徐班主的戏腔太亮了…”

“这味道简直了,好听得抓耳…”

“突然感觉是在我脑袋里炸开了一样,心神都晃悠了一下…”

………

徐明淮继续使出鼻腔头腔共鸣,太子丹的声音忽地沉郁而高远:“韩赵魏楚徒好士,无力扛秦错失良~维鹊有巢不可守,维鸠跋扈占其房~”

台下呼啦啦掌声一片…

徐明淮在那一束灯光下摆了个身段继续唱道:“国中有怪非蛇兽,不用贤能是不祥~”

又向前走上两步,摆出一个身段声音拔高三分:“今有燕客谓荆轲,器度如芒信无双~”

“好!”

“太好听了!这是没有听过的唱段~太有韵味了~”

“又是徐班主改编的唱词吧~太厉害了~”

………

徐明淮再次摆出一个身段,陡然一转,纯正的京剧唱腔迸发出来:“一计能平天下事,一剑可止千层浪~唯感麟心存一片,万年千载始流芳~”

最后在“始”字和“流”字上婉转几个音调,在最后的“芳”字用上叫小番的调门,拖得更长,气息绵长高亢,表现出太子丹这个人物在此刻强大的自信和豪情。那是沉郁在心里长久的惆怅得到舒展的一种发泄,荡气回肠。

待台上的徐明淮尾音一收,身段也恢复到最初的站立姿势后,足足过了好几秒,台下的观众如梦初醒。

“好!~”

“好!~太酣畅淋漓了~”

“我简直像坐了云霄飞车~这感觉太刺激了~”

“还好我录下来了~我得回去把这段反复听一百遍~”

………

台下的哄闹声时间并不长,观众们只是短暂的叫个好,因为幕剧还没有结束,大家还有期待。

徐明淮向旁边走了几步,头顶那束灯光一直跟着,待站定,又摆了一个身段,这次不同,是一个侠士拱手作揖的样子,然后一展身形将话筒递到嘴边:“迷鹿在原呦戚戚,灵狐居柙嘤靡靡~梁间燕子尚能回,涸辙之鲋何生机~”

观众们被这截然不同的嗓音,同样纯正的唱腔给掳获了芳心。

“忧伤在宛转悠扬,有种兔死狐悲的苍凉感~”

“这诗词做得太美了~”

“迷鹿、燕子是说荆轲吧,灵狐、鲋鱼是说的燕国朝堂上下吧~将整个燕国的命运压在一个人身上,真的是有点讽刺啊~”

“荆轲就像走丢的鹿,离家的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土…而那些尸位素餐自以为聪明的狐狸像是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鲫鱼,完全不知道自身处境的艰险。”

“不愧是我偶像,戏曲唱得动人,唱词写得动人~”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