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48 你别太荒谬 京城谢向上 替我把他好……(1 / 2)

加入书签

“已经确定重新启用九千岁了吗?”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谢向上也到了入睡的时候,不过,对于贸然深夜来访的谢恩情,他当然并未表现出任何反感,反而是拿过文书报告,仔细地翻看了起来,“皇帝就这么着急吗?他的施政手腕似乎还不算成熟……这件事,有些操之过急了,未必能如他所愿,还会消耗他的名声,有点儿过于想当然了。”

“也是此事影响实在太大,策略又过于激进,实在难寻马前卒的缘故。”

谢恩情推了推鼻梁上沉重的玻璃眼镜,语气有些冷漠??这倒不是因为他和谢向上有什么龃龉,只是做情报工作,本身也不可能十分平易近人,尤其像他这样,主管了一地情报分析归纳工作的专员,孤僻寡言是加分项,当时就是按着这个来挑的,反而是爱笑活泼的那些,往往是适合在外交际,获取情报,却不适合分析数据。谢恩情是个很出色的情报专员,也因此,他说话做事颇有几分我行我素的味道,即便谢向上是使团的老大,也不会特别照应,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认同谢向上的看法,连个铺垫都没有,直接就反驳了。

谢向上和他共事数年,早已习惯了这点,并不以为忤,甚至认为这是谢恩情的优点,那些‘团长说得是’之类的陈腔滥调,对位居要职,极其忙碌的他来说,其实都是无效信息,属于马屁拍到马腿上的那种,完全是浪费他的时间。谢恩情言必有中,反而让他颇为重视对方的意见,示意他坐下来多聊几句,又举起茶壶道,“奶茶,来点儿?”

谢恩情摇了摇头,他是知道谢向上的办事节奏的,因此也不等问,便一边翻看笔记,一边继续简报,“广府道的失去,对皇帝的权威的确有明显的影响,在羊城港遇兵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通过各种渠道向使馆示好,乃至传递情报的活动,都显著增加了。”

“从一些线人身上也能明显感觉到热情的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地驻军有军阀化的倾向,如果不设法稳固皇帝的地位,很可能几年内,敏朝会彻底沦为北河道乃至周边数道的小朝廷,政令难出京畿。就我个人的分析倾向来说,这对于各地民生是不利的,我会体现在报告里,直递情报总局。”

身为情报专员,谢恩情和情报总局的联系是谢向上无法过问的,但他知道谢恩情特意提起此事的动机,也赞成谢恩情的看法,“大政权总是强过军阀割据的,这是六姐的原话,再不会有错,这个阿斗,还是得扶一扶??不过也要提防锦衣卫反过来套我们的线人,这件事确定是多消息来源?你认为何时向敏朝通报我们的态度为好?”

“从时间安排来看,最早和六姐通话应该是后日的专属通话时间了,明日若还能收到五到六个不同来源的消息,就可以判断这是一条正确且安全的信息,没有暴露线人的风险。”

说到这里,谢恩情扶了扶眼镜,以此来表达对锦衣卫的不屑,“至于说锦衣卫对我们的反侦察……算了吧,据我所知,他们都还没缴获过什么情报呢,就先不说他们自己是不是也想着反正,就说我们的替换密码手法,也是他们难以破译的??现在锦衣卫还在用戚爷爷的‘反切’法,冷门些的是‘叠痕法’,我们这样的数字密码,是他们难以想象的,连题面都想不出来,也就更无从说破解了。”

这一番对话中,术语是很多的,也有些是近年来才有的变化,比如说专属通话时间,这就是在短波频率、总台人数都收到限制,而分发出去的对讲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所发展出来的专属对策:现在,短波频道被划分为两个,一个是政务用,一个是海事用,这两者是不能串台的??因此,对讲机还全部缴回总台,在六姐的主持下进行了调试,重新发放下来的对讲机,已经被固定了频率,只能和专用总台联系。

海事船只是如何互相联系的,谢向上这里不是太了解,只知道在夏秋台风多发季节,海事频道是相当繁忙的,尤其是用来通报台风行进轨迹、风向等信息时,没有一定的秩序,有条件的船只都会尽量联系总台,由总台根据前一天各船发来的经纬度,标注出的海图,来通知航行船只入港避风。

也因此,买活军的船只在台风突发季节,只要遵循特定的航线,尽量维持一二日航程内都有避风港的存在,安全性和从前相比要强得多了。不过这也意味着每到夏秋,船只都要配备两名通讯员轮岗看守对讲机,来捕捉可能随时响起的台风警报。

政务频道这里,也改掉了从前有紧急情况就联络总台的做法,规定了三种联络级别:第一种,日常联络,每台对讲机,每隔一段时间(一般最长也不回间隔超过三天),都有自己规定的时段,这个时段内会和总台做日常联系,日常联络主要的内容是确定办事处或者派遣队的安全,机器本身的状态,比如机器坏了,或者是太阳能充电器不能用了,没电了,可能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失联,这些都要提前报备;

第二种,报备联络,这是指本地出事,且此事在两三日内,不会给办事处、派遣队以及所在地带来重大损失,又的确有必要通过对讲机第一时间上报的,那就要在日常联络中先和总台报备,由总台划分通话时段后,在接下来的通话中告知其余被影响的对讲机,第二天的通话因故取消,或者挪后提前,空出时段来进行对讲;

第三种,紧急联络,紧急联络顾名思义,自然是办事处、派遣队遇到了重大危急,比如之前的济州府造反事件,需要立刻请示上峰,那也就不需要在乎时间了,赶紧开机对讲吧??占用了别人的通话时间也顾不上了,好在日常联络的内容多是简短,大量的文字信息,还是通过传信的方式往回递的,所以,目前这个机制,已是足够对讲系统运转得很高效了。

从京城的情况来说,皇帝有意启用九千岁,推动代管策的消息,毫无疑问是属于第二种,所以谢恩情说,最快的通话时间应该是后天,这也是为何他深夜来送消息:京城使馆是要地,每天都有日常联络时段的,划分的时间也长,一般都在上午,能有十分钟之久。

而谢向上每天不管多忙,都必定是做完联络汇报才去忙别的,谢恩情此时来汇报,就等于给他多一晚上的思考时间,让他决定要不要和总部申请时间,具体此事。如果他明早来送消息,那谢向上只能后天汇报要时间,大后天再做简报,这就生生是晚了一天??每一条情报都是有生命的,时间越久,生命力越弱,时间,就是情报的生命线!

至于他提到的反切、叠痕和数字密码,则是情报系统的加密方式了。买地的情报局虽然建设得晚,但采用的技术却是先进,尤其是在京城,更是发力的地方??买活军也不傻,他们是明知道锦衣卫在买地如何发力获取情报的,在京城一样也会安插自己的探子和耳目,情报员针对的,并非是买地内的不法,当然还要掌握买地外,那些潜在敌人的动向,发力于有事之前,这样的无名之功,才是情报局的喜好呢。

买地使团在京城做好事,固然主要原因是爱惜民生,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拓展人脉,掩盖线人行踪的意图在,包括开超市,设包场购物制,都有这方面的原因,试想倘若使团终日闭门不出,偶有一点人际交往,那是多么显眼?自然是现在这样要好得多,通过南城救灾、冬日发煤、开识字班等活动,使馆这里天天门庭若市,和三教九流都有来往,于收集情报上自然是要便利得多了。只看谢恩情去年换了一副眼镜,就知道这使馆的情报活动,有多么活跃,情报来源又有多么丰富啦。

当然了,要说敏朝对此心中无数,那也是自己骗自己,但互相刺探、互相提防并不意味着互相敌对,情报工作、外交工作做久了,对于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了解会更加透彻,谍报,实际上也是两个政权对话的方式,谍报上的攻防战,并不影响两个政权在某一方面的携手,或者是另一方面的明争暗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