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秃头老汉作报告(2 / 2)
但技术储备却极为雄厚,德意志人通过东德的一点“香火情”,就跟毛子一起搞了一点考古,然后就翻修了一艘原本已经等待报废的绞吸式研究平台。
他就一退休老头儿,懂個卵的造船业。
解体之后,毛子在船舶领域只剩下潜艇还保有完整的技术部门,其余各类型船舶,包括他们需要的破冰船,也都全面技术停滞,技术人员差不多三代全部外流,留下的基本没有。
建国后十几年就严格封锁,买个小型的二手的,维修都是要包了外籍技师的全部开销。
也就说,如果没人上手喊价,这两艘船,主要设备拆下来之后,就会拉到身毒的科钦港,然后报废拆解。
前苏联原本是有这个技术储备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还是往耙吸式挖泥船倾斜资源。
谁也不知道老同志是怎么指导年轻小同志怎么工作的,反正松江这里给了贷款,什么名目,秃头老汉不清楚,那是沙城港的事情,那是沙城市政府的事情,那是两江省省府大院的事情。
秃头老汉这辈子就指着长江翻身,他能不了解挖泥的设备?
他的青年时代,就是跟现在大多数普通沙城老头儿老太一样,肩挑手提挖了一条又一条的干河,他可太了解设备了,因为他真的很需要那个。
一点六个亿,由松江某公司担保,某银行掏钱,某海运公司承担运输工作,某外交机构去跟尼德兰、德意志、达尔马提亚以及欧盟沟通,并且还要打点好沿途的第三方国家。
最重要的是,要低调。
没有人可以大声嚷嚷,然后让“禁运条例”不得不启动。
国际事务,没有被抓现行……那就没有违法。
不过这事儿沙城级别不够,要上强度,就得松江这一档次的出马。
当然,荣誉还是要落地在松江,部委及大国企或者央企那里,怎么疏通也是松江这里公关,毕竟,那是一点六个亿。
魏刚捡了这个便宜之后,就马不停蹄去了一趟建康,然后就做一份不算太长的报告,主要目的,就是在拿到松江的造船技术、改造技术的同时,将张浩南的投资作为桥梁,连接起不同地区的资源调换。
当然,这是公心上的,私心也有,那就是沙城的企业要走出去。
他这次的想法,是让城西乳品厂在外地建立一定的产能。
光靠城西乳品厂是不行的,最多就是卖一下“麦丽素”,而这些“童年记忆”类型的副食品,主要还是因为当年给松江申港食品代工做外贸。
只不过秃头老汉也晓得自己很有可能白忙活,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私有化”问题,有人怕翻旧账,所以成不成,暂且不提,但方向是有的。
张浩南既然承诺了王重庆在西兰县投资,那就不是一句闲话,投什么都是有讲究的。
农牧水产方面,张浩南让“沙食集团”跟东农大做了沟通,此时虽然黑水省的牧业中心还没有合并过去,但工作已经在走了。
东农大对“沙食集团”的了解很深,合作也有,不过没有单独的合作,是跨校合作,里面涉及到建康农大以及两省农科院,还有蒙兀省的农科院,基本就是胡萝卜、玉米、土豆这三样。 <a style="font-size:16px;" href="javascript:%24('body,html').animate(%7BscrollTop:0%7D,100);">↑返回顶部↑</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