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六章 四方相贺(2 / 2)

加入书签

听姚兴发问,袁虔之首先出班禀道:「桓玄安忍无亲,多忌好杀,位不才授,爵以爱加,无公平之度,不如其父远矣。其篡夺在即,杨安玄、庾仄等人先后竖起反旗,晋国国内不稳,陛下正好此良机兴军南下,夺取疆土。」

镇东将军、雍州刺史杨佛嵩反对道:「我军欲南下,必先取雍州。雍州杨安玄勇猛善战、军械精良,兵马超过五万,新近又败冯该大军,得数万青壮,臣恐纵使十万大军,亦难夺取雍州。」

姚崇亦道:「要夺取雍州,需发举国之兵。我军柴壁之败元气未复,若大举南下,恐被魏人所趁。如今西境不稳,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

姚兴犹豫不决,看向尚书左仆射尹纬,道:「尹卿,你以为如何?」

尹纬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何不派使者前往建康观晋国虚实。」

前年桓玄曾派使者来秦国,一是通知其执政,二是希望送还何澹之。何澹之,北府旧将,王恭第二次起兵之际曾劝说王恭诛杀刘牢之,王恭兵败后逃奔后秦。

姚兴思忖片刻后道:「便以送还何澹之之名前去建康,尹卿可愿一往?尹卿与杨安玄是旧识,不妨顺路前往襄阳。」

「臣遵旨。」……

南燕,广固。

刘轨、司马休之、刘敬宣、高雅之等人北逃至南燕,慕容德大为欣喜,晋国人才投奔自己而没有前往秦、魏等国,说明自己仁德为晋人所知,王图霸业可期。

慕容德授刘轨司空之职,甚是宠信,司马休之、高雅之、刘敬宣等人皆授将军之职,命他们招募兵马,将来为攻晋先驱。

得知晋国雍州刺史杨安玄发檄反桓,中书侍郎韩范上疏建议南伐,「……桓玄欲篡,神怒人怨,可乘之机,莫过此也。以陛下之神武,经而纬之,驱乐奋之卒,接厌乱之机,譬犹声发响应,形动影随,未足比其易也……」

慕容德问刘轨道:「刘卿,杨安玄何许人也?」

刘轨不认识杨安玄,对他并不了解,仅从司马休之、刘敬宣等人嘴中听闻过杨安玄的事情,禀道:「杨安玄乃弘家杨氏之后,其父杨?期以勇武闻名,败亡于桓玄手中。」

慕容德道:「难怪杨安玄发檄讨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建威将军刘敬宣奏道:「陛下,杨安玄雄才大略,足智多谋,世人以为是谢玄之后的名将。其两败秦师,再拒魏军,桓玄讨伐两度兵败,如今坐拥雍州之地,发檄讨桓,足见其志不小。陛下何不派出使者,邀其共同出兵。」

慕容德道:「朕据三齐之地,藉着五州之众,教之以军旅,训之以礼让,上下知义,人思自奋,缮甲待衅,为日久矣。欲先定中原,饮马长江,此志能遂否?诸公详议之。」

朝中大臣皆知慕容德年岁已大,并无南伐之意,只是找借口推脱而已。一连三日朝议,以尚书令慕容麟、中军将军慕容法、尚书右仆射丁通为首的多数大臣皆出出言反对出兵,认为桓玄掌握晋国大权,兵多将广难以抵敌,南伐之事不了了之。

借助南燕报仇的希望落了空,司马休之、刘敬宣等人聚在一处,唉声叹气,借酒浇愁。

司马休之叹道:「慕容德垂垂老矣,不复进取之心,早知如此,还不如投奔秦国。」

高雅之愤然道:「便是前往雍州亦好,没想到杨安玄居然再败冯该,桓玄拿他亦无计可施。张诞投了雍州,听说受到重用,坐镇丹水城与秦对峙。」

刘敬宣沉声道:「道穷思变,慕容德立国未稳,青州大姓崔氏、封氏都心向故国,而且南下的鲜卑豪族中亦有不少人不满慕容德。若能联结这些人,发难杀死慕容德,共推季预兄(司马休之字)为主,则大事可成。」

高雅之道:「万寿(刘敬宣字)言之有理,求人不如求己。」

司马休之轻声道:「小心隔墙有耳,此事需从长计议。」

刘敬宣道:「愚前几日听城中商贾提及,杨安玄九月大婚,不妨派人前去送礼,将来说不定能成为臂助。」……

九月六日,迎亲船在孟津口停靠,锣鼓的喧闹声传到艨舯舰内。

冉氏帮孔苗盖好红绸盖,笑道:「这几日你闷在舱中,总算能出外透口气了。今夜宿在洛阳城,能睡个踏实觉了。」

孔苗笑道:「辛苦嫂子了,婚期尚早,不如在洛阳歇上一日,嫂子和大哥也能逛逛洛阳城。」.

冉氏道:「你大哥帮着妹婿推广儒学,以后肯定要来洛阳,到时奴再随他前来吧,眼下妹子你出嫁的事最大,若有个闪失你大哥还不得埋怨奴。」

码头上欢声有如潮水,不绝于耳。张兰出舱往码头上眺望,看到身着绛红色金绣锦袍的杨安玄,正与孔鲜寒喧,急忙转身回舱,喜声道:「苗小娘子,我家主公亲自来迎亲了,正在码头上与孔郎君说话,马上就要登船了。」

冉氏着忙起来,道:「快给苗儿补妆,红盖头呢?张兰,把团扇拿来。」

孔苗的脸上飞起红霞,心中满是幸福与甜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