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五章 论王安石(2 / 2)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幸福来敲门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之法未尝无弊,祖宗以来以仁德忠义治理天下,至嘉右末年政事似为颓废,但大体之上还算是根本牢固。?info”
刘安世出言不俗,众人都是认真旁听,不以对方是士人而小看。
刘安世道:“今上少年登基,富于春秋,天资过人,见辽夏两蕃不服,国用不足,与大臣议论常有不悦之色,便欲兴改作之事,恢复至汉唐全盛之时。?小*说路上?[.info]『来[小*说路上]*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info”
“其实依我看来,朝廷就是富人之家,有良田千亩,大厦歇身,上下都是和睦,所缺的不过屋舍少些装饰,器用少些精巧,侍妾们愚钝了一些,若有邻舍来欺辱,给些财物便可打发,何必大作更张,以至于上上下下生出这么多埋怨来呢?”
孙觉觉的刘安世此言太过,他去过地方知道老百姓穷困到何等地步,但京中似刘安世这般何不食肉糜的人确实不少。
说到这里刘安世即道:“众大臣之中,唯独王介甫知上意,以激切之言以动圣心,污真庙,仁庙为不治之朝,实在是巧言令色之极。”
孙觉问道:“介甫言仁庙之政不足我有听闻,真庙何曾言之?”
刘安世道:“官家转对时,见官陈习,陈习肆意评论大臣过失,谏官上疏欲贬其官。王介甫训斥谏官,还言当初真宗终不闻大臣之奸邪佞巧,这是我从老师那亲耳听来。”
刘安世是司马光的门下,听他议论便知司马光对王安石所举之事有多少不满了。
苏辙尚且顾虑着不发一词,自己与兄长刚到京师,不易对执政大臣有什么评价。
但苏轼已是道:“当年先父作辩奸论时,我与舍弟都嘻其甚矣,觉得评论太过。今日听诸公议论,方知先父见事之明。”
“王介甫为政颇有斯人用其小数以欺天下,但天下之人如今都莫知莫觉,恐怕后人必有秦时无人之叹。”
秦人之叹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苏轼此言道出后,苏辙也是急了,兄长这话说了不是再度得罪了王安石么?
不过苏辙转念一想,这辩奸论是苏洵最后一篇文章,在京师中流传极广,虽没有指名道姓,但都知道是谁。王安石当时哪怕身在金陵也肯定是看过了,并知道所指是谁。
他们兄弟与苏洵都没想到王安石不仅获得启用,如今还官至参知政事了。
“子由如何看呢?”
刘恕,孙觉都看向了苏辙。
苏辙素来少言寡语,与兄长是完全不同的性子。
苏辙想了想也决定说出自己政见:“齐风甫田有云,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为田甫田者若力所未逮,则田耕不好,倒不如不耕田,思远人若自身德不足,倒不如不思。”
众人听了苏辙的话都是点头,苏辙言不轻发,但所言都是振聋发聩的。
苏辙道:“若要耕田需从小田而起,若小田可耕,那么再耕甫田不迟。若要远人服之,倒不如先让近人服之,如此远人
?info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幸福来敲门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