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棉花(2 / 2)
安化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国早就有纺纱机械,到了宋朝还进行了大量改良。不过,以前纺的原料是长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棉纱。纺纱技术的不足,限制了棉花的推广。
历史上是一两百年后,黄道婆改进了纺纱机械,推动了棉花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对王宵猎来说,只要有棉花,其它的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见汪若海和闾?两人对棉花并不怎么感兴趣,王宵猎有些失望。显然两人不知道这种作物是怎样影响了人类历史,只道是王宵猎各种奇思妙想的一部分。
走了一会,汪若海看着田野,对王宵猎道:“制置这里什么都有,所图不小。”
王宵猎笑了笑:“没有办法。现在必须要养军,而我又不想从农民的身上榨钱,就只能这样什么都做。做的多了,赚钱也多,军队才吃穿不《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没有说话。这是好事,不过在这乱世之中,总让人觉得有些奇怪。
王宵猎却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在古代社会,良种选育是非常难的。往往是经过长时间,多少代人努力,才会形成地方良种。若是没有特殊机会,想推广到社会很难。而进入工业社会,哪怕只是使用最传统的办法,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几年就能有大成果。
前世的时候,越到后面,人们就会发现吃的粮食、水果日新月异。以前没有吃过的异地水果,前所未闻的新品种,几年时间,突然就到处都是了。最初见到的时候,人们有很多猜测。如水果玉米,有的人说是转基因,其实只是不同品种。如彩色的棉花,又有人说是转基因,却不知道棉花本来就是彩色的。这些就是育种的成果,吃的东西变化迅速。
由国家出面,统一进行育种,并进行推广,良种可以快速遍布天下。而种子的改良,对农作物有重要意义。农业的进步,会推动社会快速进步。
闾?指着旁边的一块田地道:“这里种的是什么?以前没有见过。”
王宵猎道:“这是西域来的草棉。听说西域那里用这种棉纺布,最是上品。可在中原,没有人知道用棉花纺布的方法,只是偶尔有人种植而已。我看棉花此物,可以像粮食那样种植,产量比麻高,听说织物也比麻好,将来必大行于天下。是以特意找了种子来,在这里种了,慢慢研究。”
“原来是草棉??”闾?点了点头。
此时的棉花分两种,南方种的一般是木棉,西域种的是草棉。草棉也就是后世说的棉花,是草本植物,产在西域。西域用棉花织布时间已经很久,不过纺织技术还不成熟,成本也高。再加上从中唐之后西域与中原的交通断绝,中原种的人不多。
王宵猎几个月前见到了棉花的种子,欣喜不已。他可知道,棉花的地位有多重要。很大程度上正是棉花纺织业,推动了工业革命。哪怕是在中国,明清时期的棉织纺业也异常重要。特意取了种子,在新野开辟了一块田地种植。纵然织不成布,冬天用来做棉袄也是好的。
棉花的纤维比较短,对于习惯于蚕丝和麻等长纤维的纺织技术的中国而言,一时难以利用。到宋朝的时候,棉花实际早已经传入中原。不过由于纺织技术不成熟,一时还没有推广开而已。其中的关键,就是棉花织布,纺纱是重要的工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