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 不如离去(1 / 2)

加入书签

汪若海和闾?走在新野的街道上,看着街道一天比一天繁荣起来,有说不出的滋味。新野这里,许多事情都不是其他地方的样子,是自己所未见过的。许多东西,甚至一看就觉得不可行。但偏偏在这里就能做起来,而且生机勃勃。

走到一处铺子前,闾?道:“前天走到这里,还不见这铺子,不知卖的什么。左右无事,我们进去喝杯酒,说些闲话。新野这里住了七八天,天天没有事情,实在有些腻了。”

汪若《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正从官厅出来。见到两人,急忙吩咐唤住,请他们进了官厅。

几人落座。王宵猎道:“适才刚刚得到消息,在平江有吕相公和张相公主持,大军云集。据说有刘太尉、张太尉和韩太尉三员大将,各带兵过万,正在讨伐叛逆。”

汪若海道:“我们这里相距遥远,消息是否确实?”

王宵猎点头:“这是其他州军发来的公文,想来不是假的。在我想来,苗傅和刘正彦两人的兵马并不多,而且朝臣不服,他们是稳定不下来朝局的。现在大军云集,估计支撑不了多久。”

汪若海道:“现在棘手的,是他们掌控圣上生死,难免让人投鼠忌器。若不是如此,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周围大军一拥而上,很快就能平定。”

王宵猎道:“监院,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也没听说苗刘二人要把圣上如何?依我看,此事不必过于担心。想来苗刘二人是临时起意,并没有什么长久打算。”

汪若海想了想,点了点头。确实这样,苗傅和刘正彦两人叛乱之后的表现,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做事完全没有条理。这种情况,面对周围宋朝的大臣武将,没有什么胜利的希望。

王宵猎道:“昨日季舍人来信,说是看现在情况,不宜在襄阳待下去。要两位去襄阳府,你们一起商量后,再决定去留。以此看来,季舍人是想走了。”

闾?道:“走倒是未尝不可。只是要向哪里去?去扬州?还是杭州?”

王宵猎道:“不如这样。你们从襄阳坐船,先入长江。而后沿长江向下游去。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朝廷消息。那个时候再决定去哪里,如何?”

闾?苦笑:“数百兵马,不知何处去,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

王宵猎道:“听说京西转运副使陈相公正在鄂州,季舍人的意思,是先到那里,再定行止。”

听了这话,汪若海和闾?两人心中一凛。见王宵猎面色如常,才定下心来。

王宵猎占据襄阳后,朝廷任命陈求道为京西南路转运副使。只是王宵猎对此置之不理,陈求道觉得手上无兵,一直待在鄂州不来。此事没有个结果,便就发生了苗刘兵变。

在外人看来,陈求道不上任,是王宵猎阻挠的结果。其实王宵猎只是不理而已。陈求道来了,无非是让他闲置,不管事而已。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安化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喝了两杯酒。汪若海道:“现今苗刘叛乱,天下难免会乱。现在看王宵猎,大致就能推断出天下有兵马的人的想法。你看王宵猎的作派,虽然敬重朝廷,但事事自作主张,全不管朝廷旨意。其他有兵马占据地方的人又何尝不会这样?这场乱子,还是要快快平定才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