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丰收(1 / 2)
邓州治穰县。地方平旷,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由于以前的沟渠大多荒废,种水稻不多,大多数土地种的都是小麦。五月初的时候,小麦成熟,田里一片金黄的麦浪。
王宵猎与汪若海一起,带着州里县里一众官员,与百姓一起出了北门,看今年割麦。
到了选好的地边,早有父老上来,向王宵猎等官员敬酒。
饮了酒,焚了香,王宵猎读了早写好的祷文。而后汪若海上前,也不用底稿,口占一《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当然不是小数目。若只算口粮,一年一个人四石也就够了。再是能吃,也不会超过五石。也就是说仅穰县一县,就有余粮过百万石。全部收上来,能养二十万大军了。”
汪若海脑子一时有些打结。他当然知道今年是个丰收年,能收很多粮食。但到底收多少,心里其实是没数的。听了王宵猎计算,才知道数目大的惊人。
王宵猎又道:“我们一亩收三斗,税粮总共该有十八万石。除税粮之外,民间还应该有余粮约八十万石左右。百姓吃饱了,要余粮有什么用处?官府能不能收上来,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汪若海道:“存粮防灾。纵然是有些余粮,百姓也会存起来的。”
听了这话王宵猎不由就笑:“通常说存三年粮,便可以防一年灾荒。邓州百姓,哪怕是一年颗粒无收,也只需要五十万石而已。分成三年,一年不过存粮十六万石多,还有许多余粮。”
汪若海默默点了点头。自己做官多年,还没有这么仔细计算过。听王宵猎侃侃而谈,一时不由有些震惊。这样做官,许多事情都一目了然。
王宵猎道:“所以说,今年可以从百姓手中收上来六十万石粮食才对。如果收不上来,就说明官府做事不行。要想收粮,就要有钱。邓州一共五县,其余四县较差,以两县当穰县一县算,收粮的钱就要一百余万贯才行。这不是小数目。”
汪若海苦笑:“邓州一州,哪里来的一百余万贯钱?制置说笑了。”
王宵猎道:“这是我们需要的钱。有这些钱,百姓们手中的粮食才能有用处,可以换成钱买他们需要的东西。没有这些钱,粮食只能在百姓手中,直至朽败。”
汪若海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默默点了点头。
说到这里,王宵猎不由叹了口气:“太祖开国之时,斗米只有一二十文钱。到了现在,哪怕是在太平年月,斗米也近百文。到底是现在粮价贵了,还是钱价轻了,也没个人说得清楚。按常理来说,吃饱是人之根本,粮价变动不大才是。粮价高了,还是钱价变得有些轻了。到底应该怎么做,提刑闲时也想一想办法。俗语说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农伤不得啊。”
汪若海只是默默点头。这样的计算,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王宵猎提起来,突然觉得这里面有大学问。只是一时之间,难以说清楚。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安化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