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战场记录(1 / 2)
平陆县城里,王宵猎看了邵凌和张均送来的公文,不由喜出望外。对陈与义道:“前两年金军从京西路掳掠的工匠,果然大多还在解州和绛州。得到这些人,陕州一战便就值了!”
陈与义道:“金人胡虏习性,国内缺少匠人,视这些人为宝。本朝并不缺这些??”
王宵猎摇了摇头:“参议,这些人到了我们手中,最少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现在邓州、襄阳一带什么都是初起,同样缺匠人。更重要的是,匠人《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战斗力强过金军,更是应该的。
王宵猎以不足两万人援陕州,迅速击溃金军。首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陕州的顽强,让金军的布置出现破绽。其次的原因,当然是军队能打。手中有三万大军,王宵猎可以横行一路。如果有三十万,就可以号令天下了。在这个时代,一个方向集中不了太多军队,三五十万就是极限。
金军对自己实力的估计是正确的。以黄河为界,以北属金,以南只是设傀儡政权。因为金军的兵锋到黄河岸边依然强盛,黄河以北的所有反抗都可以镇压。有金朝支持,设立傀儡政权与宋朝隔开,慢慢消化得到的土地。有一两代人的时间,统治就可以稳定下来。
现在金军攻江南,是非常危险的。哪怕宋朝再弱,金军再是势如破竹,也不足以形成稳定统治。占领的土地必须放弃掉,不然军队就可能回不来了。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问题在宋朝。在金军还不能席卷天下的时候,利用这个时机,重整军队,与金军逐鹿中原。国力上宋朝依然有优势,把国力上的优势转变为军事上的优势,一切都大有可为。
想到这里,王宵猎只能摇头。历史上赵构对恢复中原并不热衷,而对稳定统治特别在意。没有利用好这个有利时机重整军队,而只是满足于偏安东南。
其实何止赵构,后来的南明,同样如此。对于天下势,对于自己的军队,没有清醒的认识。任凭机会不断溜走,最后身死国灭。
见陈与义站在一边不说话,王宵猎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自己是以后来人的眼光看现在,许多事情可以看清楚。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身在棋局中,许多事情很难看清楚。
王宵猎道:“这些日子,你与手下的书手,要分散到各军中,包括李观察的军队。问一问他们是如何打仗的,对面的金军是如何打仗的。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采取了什么的措施。要事无巨细,一一询问清楚。对于我军来说,这次战事是一次难得的教材。回到新野之后,要进行一次整军,整军的教材就是你们所记录的内容。一支军队要迅速成长,这些必不可缺,不能只靠在战场上打仗。”
陈与义称诺。这些日子,从邓州带的读书人也参与了战斗。他们亲眼见到了胜利,见到了邓州大军到来之后的势如破竹。现在需要他们沉下去,去听一听第一线将士的想法。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安化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