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新的生意方式(1 / 2)

加入书签

江边酒家二楼的小阁子里,城内开货场的杜员外坐在中间,林升源和几位员外分列左右,黄员外两三人坐在客位上。桌子上泡了最近流行的散茶,说着闲话。

杜员外高声道:“衙门规矩出来了,不许北人在襄阳城里做生意。要做生意,到北边的襄城,那里有榷场。黄员外,你要买棉布,要想办法才行。若不然,只能等着有人运到襄城。”

黄员外道:“等人运到襄城,不知道多少北地商人在那里抢,哪里还有《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杜员外道:“当然是有信得过的人。还有一样,就是要有钱。你人不能到襄阳,拿出大笔钱来只怕不太现实。襄阳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新近印了会子,又设了银行,其实非常方便。便如棉布,从衙门买了出来,便可以以货物抵押,到银行贷钱出来。按银行能贷七成现钱,本钱就省了许多。运到襄城去,黄员外给了现钱,回来就可以到银行还钱。这中间关键的,是最初买棉布时,要有人给钱买货。买了货物之后再到银行贷钱,还了借的钱。如此就相当于只用三成本钱,就可以买到棉布。”

这种做生意的办法,是黄员外没有听说过的。听了杜员外的话,在那里想了好一会。到底是做生意的人,很快想明白了。自己的风险,是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人,付出三成的本钱。在买棉布之前,这个中间人要借来足够的钱。不用问,借钱的人就是杜员外了。再之后,中间人把棉布运到襄城,自己收了货物付现钱,中间人拿着现钱回襄阳还了现款。

杜员外愿意借现钱,是因为襄阳有了新规矩。开了银行之后,官府限定了民间借贷的利息,短期贷款的利息远远高于长期贷款。借钱几天,利息高,而且立即买棉布,不怕本钱没了。

想了许久,黄员外才道:“襄阳如此做生意,却是其他地方没有见过。”

杜员外道:“王观察如天上星宿下凡,各种奇思妙想,岂是其他地方可比的?还有一点,买东西的时候不交税,路上也不交过税,经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唯有如此,这生意才能做得起来。”

黄员外连连点头:“不错,我也听说过。现在京西八州军做生意,都是卖货的时候收税,路上也没有了过税,着实方便了生意人。以前做生意,路上穿州过府,哪里不要收税?”

收过税,看起来官府增加收入,实际上大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反而导致商业衰落。总体上看,不如不收过税,只收交易税。商业繁荣起来,官府还怕收不到税。

杜员外道:“襄阳做生意规矩与其他地方不同,做生意的方法也不同。想出办法来的,才能赚到大钱。想不出办法来,生意可就做不成了。”

黄员外点了点头,只是一时之间难下决断。贩卖棉布是大生意,涉及到的钱太多,哪个步骤也不能马虎了。想了许久,黄员外道:“此事非小,且容我回去考虑几天。若是成了,还要借助诸位员外。”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安化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杜员外不语,只是催着大家饮酒。

黄员外道:“杜员外,你在襄阳好大的货场。有我们帮衬,生意自然更好些。若有好主意,不妨教一教在下。有钱一起赚,对大家都有好处。?me”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