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5章 分厅(1 / 2)

加入书签

看着制置使司的牌子被摘下,镇抚使司的牌子挂上去,王宵猎道:“来襄阳没有两年,衙门的牌子倒是换了几次。这牌子值不少钱呢,但愿这次挂久些。”

一边的陈与义道:“一块牌子值几个钱?衙门自然跟着观察的官职换。”

王宵猎道:“管的还是那些人,这官也没必要换来换去。对了,以后你们各有官厅,下面的僚佐要及时补充起来。现在我们衙门到处缺人,此事不可小视了。”

陈与《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这是两轮马车的特点。载人的车辆,则一般不会这么做,提高舒适性,这是四轮马车的特点。也就是说四轮马车的特点适合载人,两轮马车的特点适合载物。更进一步,还跟牲畜的力量输出是牵引力还是驮力有关。牛是牵引力,马是既有驮力也有牵引力,有不同区别。

这只是简单的类比,不是科学分析。实际科学的分析,需要的知识非常多。

历史的现实,中国在建国没有多久的时候,从苏联引进了三套马车。开发东北的时候,三套马车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很多人都听过三套马车的音乐、故事。苏联的三套马是四轮的,而中国引进之后就改成了两轮的。当时已经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技术人员完成,他们的选择显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这个道理可能在理论上非常复杂,一般的技术人员也讲不清楚,但他们有实践。

实际上对四轮马车网上的议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思想倾向,更代表了文人的一个毛病。最初对这个问题进行议论的人,思想上比较西化,认为中国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比较落后的。特别是在科学和技术上,与欧洲相比是落后的。真正进行科学的分析,他们实际上无法做到。所举出来的理由,大多都是初中、高中知识,实际连车轮都解释不了。比如最常见的解释,四个车轮能把车支撑起来,两个车轮无法完全平衡重力,四轮当然比两轮省力。实际上真实的车辆,恰恰需要这个重力,转化为向前的驱动力。

而文人有一个毛病,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问题,非常喜欢发表意见。对四轮马车进行科学研究,需要非常多的知识,是普通人不具备的。但对这个无法研究的问题,不知有多少文人,跟在最早提出此意见的人后面,又洋洋洒洒不知道说出了多少理由。直至一个错误的说法,成了一部分人的常识。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我们很多人实际上没有这个胸怀。

用牲畜拉车,概括来说,四轮舒适性高,最好用来坐人。两轮则载重多,适合拉货。而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都硬性规定官员的乘具不可以舒适性高。与其说中国用两轮,说明了中国古代发明不了四轮马车,不如说中国完善的挽具,更适合用两轮。

(欧阳修有句话,“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对于四轮马车,在历史类作品里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常识了,我本来不想再说,免得惹人生厌。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安化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邓州都开了新社,制了几种新车出来。我们试过了,就这种牛车坐着最是舒服。在城中的道路上,丝毫没有颠簸,杯里的水都洒不出来一滴!”

王宵猎摇了摇头:“我们做官员的,不能只求自己舒服。我是带兵将领,自该骑马。以后除非有特命,官员将领出行都要骑马。做这种车出行,成什么体统!”

见王宵猎的态度认真,崔青只好叉手称是。吩咐亲兵把车撤了去,把马牵了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