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人员调换(2 / 2)
人指挥。统兵官虽然仍是主官,但没有了以前的权威。
后世的人们更加熟悉的一个名词,是参谋部。参谋部是司令部的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参谋部虽然有作战谋划权,但不具有直接下军令的权力,军令权属于司令部。
现在宋朝实行的是中国传统的幕僚制度。帅臣,比如任镇抚使的王宵猎,下面有参谋、参议,有机宜文字,有干办公事,各种谋臣。从制度上来说,谋臣是帅臣的附属,没有自己的权力。
司令部的设立,匣清其权力,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王宵猎的意图很明确,用司令部的集体领导,代替原来将帅的个人领导。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看看天将黑,解立农吩咐州衙的人准备了酒肉,在院中的大银杏树下摆下筵席。因为今晚要商量事情,除了王宵猎和汪若海、解立农三人,州衙的其他人都没有参加。
酒过三巡,王宵猎道:“此次让汪参议回来,有两个原因。一是最近郾城附近董平的治下各种案子太多,不能任其鱼肉百姓。张均到陈州后,占下了蔡口镇,再没有大的动作。说实话,张均聪明,也能够临机应变,是个合适的人选。但此人喜欢独断专行,不怎么听命令,一般的官员做他的上司并不容易。汪参议本是朝廷命官,指挥他难免不如意。”
汪若海急忙拱手:“镇抚,这些日子张均并没有什么事情违背命令。只是??”
王宵猎摆了摆手道:“事情过去了,不必再多说,我也不准备追究此事。解立农是当年随着我父亲起兵的大将,为人一向严厉。张均再是无法无天,也不敢不听他命令。此次让他去蔡州,兼管金军的情报和周围几州的军事,比较合适。”
此事王宵猎已经与解立农谈过数次,在一边叉手称诺。
张均为什么不敢不听解立农的命令?说白了,不是因为解立农的资历更深,而是在王宵猎的军队和官员中,解立农为人阴狠。在王宵猎统率下,解立农的阴狠不会损坏大局。如果换一个环境,那可就未必了。面对这么个人,张均敢不听命令,会被解立农玩死。
王宵猎道:“许多人说,带兵时将要专权,不能被其他官员干扰。我想来想去,这样不妥。从本朝禁军与西夏、契丹和金的战事来看,专权的将领也没打多少胜仗。所以在军中设立了司令部,由司令部代替统兵官行使军队的指挥权。镇抚司的司令部,本来想让陈与义担任。奈何陈与义本是一个文官,对于军事实不在精通,事情做的有些不如人意。回襄阳后,我想让陈与义负责治下官员的监察,由汪参议接掌司令部。具体要做哪些事情,我们回了襄阳再说。”
“司令部?”汪若海沉吟良久,想不明白这个机构是干什么的。
王宵猎道:“简单说,军中最重要的是军令。以前军令出自统兵官,以后出自司令部。统兵官是司令部的当然主官,参议便如地方州衙的签判。”
“哦??”汪若海点了点头,有些明白王宵猎的意思了。
没有司令部,军令出自统兵官个人。军令如山,统兵官在部队中有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