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4章 商议(1 / 2)

加入书签

买了两斤羊肉,几样果蔬,又买了一瓶酒,王敢回到了客栈。见余欢正在闲坐,王敢道:“今日无事,哥哥来喝酒。我们商量一番,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余欢道:“现在丁进的地盘,万事要小心。尽量少喝酒。”

嘴里这么说,还是坐到桌边,看王敢把肉和果蔬摆在桌子上。

饮了几杯酒,王敢道:“我听人说,今天刘豫的使节就到颍阳县了。该如何做,必须拿个主意,等不得。哥哥是镇抚《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最近,这里自然有王宵猎的情报体系。建立这些情报体系的时候,王宵猎有意不发展首领这些核心人员,而是着重在低级将领和士卒中选择合适的人。另外,就是军中的吏人。

晚唐五代延续下来的习惯,许多将领不识字,不能处理公文,军中是有吏人的。便如后世知名的杨延昭,因为不识字,重用吏人周正。周正借机蒙骗杨延昭,做恶多端。当然,作为杨延昭亲信的人,周正的事情是不是杨延昭完全不知情?应该不是的。但若说什么都知道,也不应该。世人为尊者讳,周正被处理的时候,只能说杨延是昭是被蒙骗的,完全不知道。

吏人这个群体,在军队中的地位很低,但权力很大。军队中的一切大事,很难避过他们。但他们不带兵,在军中没有威望,没有地位。

王宵猎要求军中将士识字,用军官和效用代替了吏人。现在天下的军队中,王宵猎是唯一军中没有吏人的。这个特殊群体,实际很难管理。将领不识字,对他们尤其倚重。

丁进起自民兵,管理不规范,公文很少。但是几千人的军队,还是不能够少了吏人。几个首领不识字,也懒得管日常杂事,吏人的权力很大。

王宵猎在丁进军中的情报人员,包括了丁进军中一半吏人。最重要的,就是王敢昨天见的钓翁。

到宋朝的时候,情报系统还非常简陋。不要说像王宵猎这样成体系的,连零乱的也经常没有。刘豫僭立之后,派到江南的细作,不但不用心掩饰身份,还经常用自己北方来的吓唬当地官员。王宵猎前世见多了小说电影中无所不能的情报人员,周密的情报体系,这个时代有绝对的优势。

余欢是王宵猎属下正规官员,与机宜司无关。到丁进这里,机宜司的事情是王敢处理。

喝过了酒,余欢倒头就睡。既然不该问的不问,那就懒得操心。

王敢一个人,到屋外的海棠树下,坐着深思。同时除掉丁进和马习、彭潭三人,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是太难。王敢自信,只要有内应配合,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办到。但问题是,杀掉这三人容易,稳定丁进的军队可就难了。三千人的军队,如果乱起来,很可能搅到一方风云。

想来想去,没有丁进军中的人配合,此事很难完成。站起身来,看着天上的太阳,王敢不由地叹了口气。丁进提拔栾庆山为首领,倒是提供了个机会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安化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敢看着余欢,笑着摇了摇头:“哥哥,有的事情不该问,就不要问了。你问了,我也不能说。机宜司的人都是提着脑袋做活,大意不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