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8章 铁道(1 / 2)

加入书签

沿着昌河逆流而上,每隔一断就见到一个水库。每个水库除了中间泄洪通道,一左一右各有一条引水渠,每条引水渠对应着一个工场。等到了熊耳山,再上游基本没有河谷,不适合建工场了。

最后一个工场是制造链条的,工人很少,机器比前面用的都多。

链条种类很多,有最常见的滚子链,也有套筒链、板式链、圆环链等,五花八门。这条链条有什么用途,分别用在什么机器上,讲了半天,还是没有人听懂《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境,人自然不会舒服。如果在里面住的时间长了,或许就会慢慢习惯起来。不过工场里的环境单一,总是不舒服。”

李汇道:“我问过工场里的人,他们薪俸最低的,一个月也有三贯钱。中午的饭免费,早饭和晚饭也可以在食堂里吃,比外面便宜得多。说实话,在这里做事,还真能攒下钱来。”

公乘博文道:“不止呢。这里的工人,一个月休四天,比正常的旬休还多一天。可以分开休,也可以自己调到一起休。就是最远的链条场,四天一起休,也有足够的时间到三乡镇来。”

徐琛道:“在工场里做工的人,我问了从襄阳过来的,一个月一般可以赚五贯左右,起吏人还高得多了。若家里人口不多,日子过得着实不错。”

一个月五贯,着实是不少了。最底层的官员,一个月料钱不过一两贯。若没有具体职事,拿不到职钱,就远不如在工场里做工的人了。

一般来说,正常年景,一个人吃饭、喝水活下去,在开封府一天需要二十文钱。一个家庭,一天一百文,其本就没有余钱了。一个月三贯钱,可以养活一家。一个月五贯,就能剩下钱了。

这里是山区,工场里的东西便宜,生活负担比开封府更小,一天只要十几文就够了。不乱花钱,一个月五百文就足够个人生活。剩下的钱,可以拿到家里。

城镇里的零工,一般一天百文。如果不是在开封府这样的大城市,则有六七十文的。不过零工不是天天有活,一个月收入到了不了两贯。王宵猎定工人收入的时候,比外面的零工翻一番不止,算是高收入了。

一众官员讨论着工人的待遇,觉得还不错。不但能养活自己,甚至能养活一家人。在这个年代,收入养活一家人的工作着实不多。甚至省吃俭用一些,还能攒下钱来。

郑刚中道:“依我看,昌河谷里这么多工场,要不了几年,三乡镇必然繁荣起来。工人的家卷要搬来这里,赚了钱要花,肯定会比许多县城要强。”

李汇道:“只是这里着实偏僻了些。在大山里,官府又把工场附近的百姓搬走了,比不得山外。”

郑刚中道:“偏僻么?许多采矿、挖药的,比这里更加偏僻。只要赚钱,还不是许多人做!”

李汇点了点头:“说的是。只要有钱,总是有人干。”

郑刚中叹了口气:“宣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安化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了另一个世界一样。工场里的人?me,做事、说话都跟我们不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