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1 / 2)

加入书签

第3章

赵护的手艺极好,三两下就将鱼给烧好了。

这鱼是自打他穿过来知道贞娘怀孕之后,便在县学旁边的鱼贩手里买来的,吃着肉嫩、刺少,他索性让对方每隔五日给他留两条。

刚好休沐的时候带回来,个头不需要多大,熬烫或者香煎都可以。

一是给贞娘补补身子,二是能给两个孩子补充营养。

今日这两条鱼贩给他留的大,知道他马上要参加巡考《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益极大。

赵大嫂嫁过来的时候,小叔子已经读了两年了。

还因为在村里学得好,被先生举到了县里的私塾。

赵大嫂觉得小叔子挺有希望的,公公婆婆要供他读书,她也没反对,可十来年过去了,赵护连个县学都没考上。

赵大嫂这边看不到希望,而另一边赵护成亲生子,他们又要多养几口人。

眼看着自家孩子大了,赵大嫂说什么也不供养小叔子一家了。

断了供养不说,还磨着分了家,不过赵护夫妻两人不怎么会种田,赵护那两亩地,便由大哥种着,每年给他百斤粮。

分家之后,赵大嫂便一心扑在了儿子的学业上。

原先在村里学得好好的,哪料到,赵护落榜没几日,突然自己写了篇文章去县学找了教授,这么一来二去,教授竟看中了他的学问。

顺利进了县学,成了正儿八经的生员。

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的廪银。

赵大嫂想着那个闷葫芦的小叔子都能成功,没理由自家聪明可爱的儿子不行。

于是,便决定让儿子拜县里最好的先生,这样一来光是束?就多了二两银子,后来心疼儿子年纪这么小每日从县里走回家。

不止花时间,还吃不好休息不好,哪能把书读好。

索性在县里租了个小院,跟着去县里陪读去了。

家里这一摊子直接丢给了丈夫和两个女儿。

两人住到了县里,这花费就与村里不可同日而语了,不过小半年时间,已经十两银子没了……

赵大嫂原先掷地有声的要给女儿攒嫁妆。

如今是只字不提,倒是与丈夫和女儿计算起了小儿子读书的花费,这么一算,读个十年八年,差不多二百两就没了。

她先前与丈夫种地,闲时再上山采药、打野味,一年到头也不过才攒个十来两。

后来两个女儿大了,能做点女红赚些银两,一家人也没存下多少钱,也不知道她是被县里的富贵迷了眼,还是谁给鼓动心浮气躁了。

今日回来,告诉两个女儿,给她们寻了个好婆家。

贞娘听得暗暗咋舌,“大丫先前的亲事不是已经定了吗?”

大丫一听这个眼泪又落了下来,“娘说马家与咱们情况差不多,将来即使成亲了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云九朵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娘一般高了。

赵桐寻思着大概赵家没有丑孩子。

越发对自己的长相放心了。

贞娘给小儿子喂完奶、换完尿布,赵护已经收拾好了,急步过来问道:“怎么了这是?你们俩今日哭什么??clu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